大国崛起1980_分节阅读_第174节(1 / 2)

  楼爷爷笑着说:“差不多了,不过,咱们都是操心的命,你看你们退了吗?厂子里的哪个螺丝在哪儿,你们不都是门清吗?”

  可不是?大家都轰的一声笑了。吴大力趁机说道:“我也认识一位东阳厂的技术员,原先出差坐火车认识的,留了联系方式,我这就联系一下。虽然说都是明码标价,可是私底下打探一下,咱们心里有数。大家打探来的消息合在一起,人多口杂,总会能看出到底怎样。”

  “小吴这话说的在理。”楼爷爷一说话,吴大力的黑脸都不好意思了,“楼大爷,我都61了,不是小吴了。”

  不过这种玩笑,就开了开,随后,后面各个都在说自己熟悉的人,说到了最后,干脆郭晓军直接说:“这样,厂子里给报销电报费,大家尽量发电报,我也跟几个厂子联络一下,到时候一起汇总,要是真的好,咱们就定了。”

  本身大家还坐着呢,话一落,立刻楼爷爷他们都站起来了,郭晓军连忙说:“您慢着点。”

  楼爷爷笑着:“不能慢,我回去翻翻联系方式,明天一早就发电报。”

  吴国伟都没注意过这样的情景,等着回家的时候,忍不住问吴大力:“爸,你们这是干什么呀?都退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要管这事儿?”

  吴大力笑笑:“你还不懂,我进厂的时候厂子刚成立,建厂房的砖块都有我烧的,这一砖一瓦都是我参与建设的,这个厂子就跟你一样,也是我的孩子,能让它更好,我肯定得关心!”

  明明说的是厂子,可吴国伟不知道怎的,就想起来他每次出去玩,他爸都在家里等他,无论是晚上十点,还是半夜两点,都等到他回家,才起身回屋。他有时候觉得挺烦的,被盯着,可现在想想,这不一样吗?

  吴大力的声音还在继续:“对国家也是这样,你出生的时候,我们已经建国了,虽然穷苦可是安全,你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日子,枪林弹雨,朝不保夕,能活着就不错了。有国家保护的日子,你真不明白有多好。你觉得哎呀机床发展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数控系统便宜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是因为,这能让我们更强大啊。”

  “你不知道,我看着郭大伟求助的电视,我是真难受,可今天我也是真高兴!太高兴了!”

  吴国伟不知道该说什么,想了想说:“爸,我去买点东西。”

  说完就跑了,吴大力摇摇头叹口气,不一样了,时代不一样了,有些事情,没经历过,怎么说也没用了。

  可没几分钟,吴国伟匆匆跑来,笑着说,“爸我买了二锅头,家里还有花生米,你高兴我陪你喝点?”

  吴大力的眼眶一下子红了,“哎!”

  这一天晚上,因为这则广告,夏国不知道多少地方热闹了起来。机床厂的看到了生产国产数控机床的希望,普通工厂的看到了设备升级改造降价不降质量的希望,当然还有压根不搭界的,他们只觉得热泪盈眶,因为想到委屈的郭大伟。

  燎原厂的大名再一次传遍了全国。

  大家都知道,这个厂子可真能耐,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居然生产出了跟德国一样的数控系统,夏国的数控机床市场要变天了!

  第二天一大早,许如意刚上班,听见了办公楼里叮铃铃的电话声此起彼伏,她看了看手表,早上八点上班,她一向早点到,这会儿才七点四十五,这么早就这么多电话?

  许如意顺脚就拐进了供销科,放广告的时间都是早定好的,所以他们也有所准备,供销科这边仅电话就拉了十部——这是借鉴了专利运营中心,就是怕打进来人太多。

  没想到这会儿全占线了。

  机床厂销售科科长张元,这会儿正在旁边看着,扭头瞧见许如意就过来了,许如意问:“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多少客户问了。”

  张元直接拿出了手中的本子,“已经有15家打来了,其中有14家是机床厂,咨询咱们数控系统如何合作的,还有一家是想买数控机床,打错了电话,我让他打给东阳厂了。”

  ——这会儿电话并不多,每个厂子都有一本电话册,上面印着全国各厂的电话,所以许如意的广告里,也只是在背景上写上了电话号码,没有让画外音念出来,她觉得词儿太长,不好记。

  不过这个本子许如意可是看出门道来了,居然还有两个电话是昨天晚上七点五十和八点半接的:“你跑过来了?”

  张元笑着说:“我猜肯定有心急的昨晚上就会打打电话试试,果不其然,这两家都是机床厂,规模不大,不过质量不错,效益也不错。他们也看到了数控机床的趋势,本来也想和长崎合作生产数控机床的,一看咱们的新闻和广告,高兴坏了!”

  “已经聊好了,他们今天就买票过来,现场参观,如果可以的话,就跟咱们签订供应合同。”

  张元这会儿可是得意洋洋,“厂长,您不知道,但凡这样心急的,都是真情实意想合作的,我的经验,必须第一时间接到电话,这让才能不丢失客户。”

  这两年,机床厂也做的越来越大,张元这个原本锅炉厂的技术员,也是进步飞速,一方面考取了南河工业大学机械系的夜大,读出了文凭。另一方面销售也是如鱼得水,他有自己的理念,许如意也就不怎么管。

  这会儿就笑着说:“干得好!”

  好消息频传,到了下午的时候,胡浩也给她打了电话,“许厂长,幸亏你提醒,我们拉了十条电话线,没想到今天全占上了,虽然第一天不能够确定有多少成交额,但是订购意向已经不少了,粗略估计,一百台靠上了,这才一个早上。”

  随后几天,燎原厂和东阳厂都热闹起来。

  从各地赶来的厂长科长们,都聚在了这里。用大家的话说:“搬来了两年多了,我一直觉得咱们厂厂区实在是够大了,装三个分厂还剩下那么多空闲的地儿,这会儿我第一次觉得,怎么这么多人啊。”

  “可不是,听说招待所早就住不下了,是南河机床厂还有其他厂子将招待所腾出来给咱们用。小车队最近也忙,一边天天去火车站汽车站接人送人,一边还得拉着招待所的人来咱们厂。”

  说到最后,忍不住说:“可热闹呢!”

  可不是吗?有些事许如意都没想到,譬如这签约。

  销售是这样的,先是在电话里咨询,或者是找了解的人打听,有了意向后肯定要过来看看产品聊聊细节,然后再谈合作的事情。但现在无论是燎原厂和东阳厂都是出了个问题——大家蜂拥而至,简直是门庭若市。

  肯花费时间与票钱过来的,肯定是有意向的。

  如果是人少的话,大家都会抱着一种问仔细问清楚的心态,慢慢来——虽然燎原厂的数控系统肯定是不错,可这也是个大合作,慎重起见,怎么也要拉扯个几天再说。

  但谁能想到,这里跟菜市场似的,怎么这么多人啊——这买东西就是扎堆,人人都买,可不就急了吗。

  品和机床厂厂长胡玉芬带着技术科科长张力和供销科科长钱云到了的时候,本来就是这个打算,下火车的时候还说呢:“东西肯定不错,一定要沉得住气,看看能不能好好讲讲条件。”

  结果刚出站就瞧见了有人举着个硕大的牌子站在那里,上面写着——“燎原总厂接站处”。

  钱云就说:“这是接咱们的吧,怪不得那位燎原厂的同志要咱们的车次呢,原来还有这服务,这可太贴心了吧。”

  胡玉芬点头:“这是他们老传统了,广交会现在各厂家服务越来越好,就是燎原厂带的头。咱们厂什么售前售后,什么三包卡,都是来自于燎原厂。不过咱们都没真正体验过,这次正好好好学学。”

  这一说,大家都同意,所以上前的时候,就观察的挺仔细的。

  接站的是位男同志,穿着夏天常见的白色半袖衬衫和黑裤子,唯一不同的是,他胸前戴了个厂牌,上面印着——燎原总厂。显然是为了表明身份。

  瞧见他们过来,对方反应很快,直接问道:“请问是来燎原总厂的吗?”

  胡玉芬点头:“我们是品和机床厂。”

  对方一听就笑道:“是胡厂长吗?”得到了肯定回复后,立刻说,“我们的车就在外面,请您跟着我们这个同志往前走就可以。”

  胡玉芬他们还以为是专门接自己的呢,哪里想到,似乎他并不走,她就问:“你不走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