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诸葛亮不知兵?66(1 / 2)

不到半个月,大将军吴懿于绵竹整军,得精锐五万(另有五万军户被赵云带去南中了),现以整备完全,来到了剑阁山脚。

有了东洲派真正的实力派吴懿的倒戈,诸葛亮的军改自然是愈发的顺畅了起来,尤其是用那陈到替换了李严之后,实际上东洲派就相当于是已经土崩瓦解了。

这李严,虽是名为托孤重臣,但实际上却颇为草包,尤其是刘备前脚刚死,后脚便在永安遭受一场大败,被雍凯给揍了,以至于威信大损。

既已有了吴懿倒戈,李严自是已成困兽之局,那陈到又是刘备元从,多年来一直负责禁卫,资历之深在军中除赵云之外无人能与之相比。

关键他还是汝南人,其实比身为兖州人的李严跟那些东洲之兵反而还更亲近一些。

李严也不是正经的东洲派,以前是跟刘表混的,是弃刘表而投刘璋。

说白了刘璋时期益州这地方没分那么多的派系,所谓的东洲派和益州派其实可以看做是外地来的和坐地炮。

这也是诸葛亮想要瓦解东洲派的原因。

大家都是外地人,总不能因为你们是新来的,所以咱们外地人之间也要分个三六九等出来吧?

只是如此一来,却是连王大龙都有些看不懂这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了。

本来,赵云就已经带走了一半的兵马,以及巴郡的精锐下南中了。

如今陈到又带着一部分兵马去了永安,去接替李严。

永安路远,他又是临阵换将,至少还需要一个磨合期,短时间内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应该说,北上肯定是赶不上了,但永安距离建宁更近,赵云的南中之战十之八九还是能赶上的。

换言之眼下这么个节骨眼上,诸葛亮先是让赵云,带着严颜马忠等巴郡豪族去了南中,后是命魏延去了武都,现在又让陈到去了永安。

广元这边真正负责顶魏军的,除了吴懿之外几乎一个大将也没有了,兵力也已经极是薄弱,甚至是拆得七七八八。

虽然每一项安排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加在一块,所造成的事实就是:大军压境之下,诸葛亮一边不断强调敌人的强大借机发起军改,另一边却不断分兵,将宿将、老兵,几乎统统都给调走了。

你到底是怕曹丕还是压根就是看不起曹丕啊!

当然,南中叛乱确实也是大事,南中地区一共就四個郡,现在叛了三个,就剩下一个,也已经摇摇欲坠,又有东吴在后面撑腰,若不能及时扑灭,日后再想收回,定然便难了。

往严重点想,孙权既然能把手伸向南中,一旦让他站稳了脚跟,巴郡易手也是早晚的事。

早在刘璋时期,刘表就是通过扶持巴郡豪强来侵蚀巴郡的,甚至一度将整个益州闹得天翻地覆,巴郡也是形同独立,叛军甚至一度杀到了成都城下。

若非当时恰好长沙太守张羡起兵响应曹操发动叛乱,巴郡就是刘表的了,整个益州十之八九也是人家的囊中之物。

刘表能做的事情,难道孙权就做不得么?

若是放任南中叛乱不管,只专心应对曹魏的话,确实是很容易出现他们前脚打赢曹魏,后脚家就被孙权偷干净的情况。

就蜀汉现在的情况,若是再丢了巴郡和南中,怕是要立刻就土崩瓦解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南中之变对于蜀汉来说,尚属于远忧,终不是近虑,为了远忧而分兵至如此地步,怎么看,都不免有些舍本逐末了。

你诸葛亮就这么有信心,能挡得住魏军?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各种非议自然是喧嚣尘上,许多人都在说:丞相其实完全不懂军事了。

王大龙对此也是迷惑,他知晓诸葛亮的才能本事,自然知道这诸葛亮此举至少一定是深思熟虑,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走一步看一步,因短视而自陷死局。

很快,曹魏大军变已杀出河池,以郭淮为先锋直取蜀地,诸葛亮也命吴懿率兵出击,将其挡在了蜀道之外。

而后,诸葛亮居然还是没有亲自前往前线,而是留在了广元,一边筹措粮草,一边却是又下了一道命令:

命,益州本土豪强,自行招募兵马,自备粮草,奔赴广元,共同讨贼!

不止如此,更是将委任之事完全交给了自己的别驾,益州名士秦宓!

朝中的许多荆州派都忍不住开始对诸葛亮破口大骂了。

即使是明知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非比寻常,也挡不住有人开始向刘禅进言,让他换个人来管军事了。

这完全就是不懂军事瞎指挥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