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远赴风雪36(2 / 2)

窝阔台为更好地控制治下几百个民族、远超蒙古本部的庞大人口,便在哈拉和林新建了十二所佛寺、两所清真寺、一所道观、一所基督教堂。以此控制子民思想,夸耀武功辉煌。

这一所道观便是由丘处机弟子王志明主持。

丘处机当年自山东西行经漠北至中亚会见成吉思汗后,便留下王志明随成吉思汗左右,传送蒙古与全真之间消息。

而后窝阔台继位,定都哈拉和林,王志明便奉命在此建立全真道观,十几年来奔波不息,功劳累累。

他也是尹志平最敬仰的师兄。

入夜,风雪呼啸。

王志明正在挑灯捧卷研读师傅四个月前遣人送到的道藏经书,读完一篇唐末亡佚的《太上老君太始经》,再看一遍《天地阴阳有感经》,两相比较,顿觉真阳子师叔祖智慧无穷,所著经文比之圣人更多几分通透之感。

默读一遍,是天地在心。

朗诵一遍,是阴阳在手。

若以内力气机牵引配合,更生妙用无穷,自感隐隐要悟出什么高深武学!

唉,可惜未能亲至重阳宫,垂坐师叔祖跟前,聆听妙法仙言!

圉于此地,日见这蒙古国之势,日盛一分,心中无限忧虑。

与那些番僧、萨满、传教士、阿訇辨经也愈来愈辨不过,这些可笑之人,每辨一次便改教义,竟将蒙古国吹得天上地下唯它独尊似的。

蒙古天授,以牧万民?

呸!

想到此处,王志明恨不得当即提剑杀入万安宫中问问乃马真氏——

你他妈配吗?

“师傅,观外有重阳宫来人,是尹师叔带的两名随从。”门外传来弟子的通报声。

“哦?竟然是尹师弟亲至!这么晚了,师弟定然还未用斋饭,快快准备酒水佳肴,我要与师弟痛饮畅谈!”

王志明大喜,赶紧秉神收念,吩咐弟子。

“师傅,尹师叔乃首席,若是看到您破五戒......”弟子犹豫。

“清福啊!戒在心中持,酒肉何足道!你还没悟透啊!你可不许学师傅!快快去准备!”

王志明大笑出门,便去前堂迎接尹志平。

观小,十几步路便至,王志明笑声戛然而止。

“师...师...师叔祖!”

王志明眼睛瞪得滚圆,花白头发下一张圆脸又惊又喜。师傅来信中描述过师叔祖样貌,更有画像随寄,他挂在内堂,日夜参拜,这时一眼见到尹师弟身前之人,便知此缥缈出尘者定是师叔祖!

王志明一个踉跄,滑跪到师叔祖面前,喜极而哭。

“师叔祖啊!弟子可把您盼来了!弟子日夜诵读您传授的真经,所悟所感都记写满满十册了!无时无刻不盼着能得到您点拨教诲!”

“弟子愚钝,辨不过那些番僧,只盼能从师叔祖所传真经中汲取智慧一二,好杀杀他们嚣张气焰!”

张庚路上听尹志平说过他这个师兄,性情坚韧不拔、武功不俗且道论悟真,是最肖丘处机的弟子,被委以重任,驻守蒙古虚与委蛇。

“起来吧,此后无需再辨了。”

尹志平接到张庚示意,去扶王志明起身。

一晃二十年,他已如师傅生了白发。

王志明听师叔祖此言,未解其意,咱们是准备撤了,不再劝谏蒙古大汗了么?

他见尹志平来扶,伸手一愣:“师弟!你的右手!”

尹志平云淡风轻:“在襄阳杀忽必烈时丢了,不碍事,你看这左手不是照样扶师兄你。”

尹师弟居然亲手去杀蒙古大王了,王志明便知重阳宫对待蒙古态度起了大变化,师叔祖此来必有大事。

“师弟高义,师兄佩服!”

他躬身敬拜,而后又道:“师叔祖与师弟,还有......这位......”

这位貌美女冠,竟是我全真中人?哪位师伯师叔收的弟子?总不会是师傅吧?难道是师叔祖?

师叔祖的夫人虽无画像,但丘处机亦有言语描述。这气质,王志明倒不会错认。

“李莫愁,我的婢女。”

王志明不以为异,他远在漠北,不常回中原,便也未留意过赤练仙子的名号。

“原来是李居士......”

“重阳宫此来一路风尘劳顿,弟子已备薄酒,请师叔祖尝尝这化外之地风味。”

“好,志明,此番来事,我们边吃边说。”

次日,张庚领着王志明与赵志敬四处打探下知晓各路宗王、都帅还未至齐,但也来了七七八八。

忽必烈战死的消息已有风言风语传至哈拉和林,但无实证,其兄蒙哥四处打探,也未得确切消息。

只知漠南汉地生乱,竟然有几个世侯反叛投宋,宋军已攻破京兆府、凤翔府,取了陕西全境,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岌岌可危。

忽必烈这一死,葬送蒙军四万精锐,对他蒙哥势力打击可谓及其严重啊!

蒙哥听闻有重阳宫全真道士赶来哈拉和林,当即召其觐见。

他不喜汉人,但全真是先汗御封,他只能忍住不屑耐心问话但也未问到忽必烈踪迹,便将他们礼送走了。

几日里,张庚携三人继续拜访,有的因其仙法传闻将他奉为座上宾,有的对他传教止兵道理嗤之以鼻......他都一一记下。

十日后元月初一,忽里勒台大会于万安宫召开。

清晨,连日的冰雪终于停歇,开始被暖阳消融。

道观内,望亭台上,张庚极目远眺,西南万安宫瓦屋顶闪耀过斑斑点点的碧绿色和金黄色釉光泽,衬在雪顶中光耀夺目。

回首再看城外,一望如平川,天地以旭日相接。

远处依稀可见低矮的林木与绿丘,近处是连绵的耕田、融雪在润养幼苗。

一派生机盎然。

“势超大地山河上,人在中天日月间。”

“汉唐之时,国人均以为漠北乃化外苦寒之地,没想到蒙古撸来各族无数工匠农夫,竟然把此不毛之地开垦建设如塞上江南。”

“恰好我来此处,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走,与我去万安宫,看看有几颗头颅好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