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分节阅读_第111节(1 / 2)

  除了大唐的天策上将!

  他们会不假思索将性命托付,听从他的指挥,指哪儿打哪奋力拼杀。

  相信背后站着的将帅,会带领他们走向胜利,一如从前许多年。

  *

  皇帝很快排布完攻打白岩城之事:李勣负责攻城,李道宗领兵一万负责阻击高句丽援军,张亮负责与太子一起驻守辽东城……各自安排过后,皇帝又对李勣道:“你麾下那个新提拔的先锋将,让他留下来。”

  李勣一怔,随后就了然:应当是皇帝看重其勇猛,要留下护卫太子吧。

  于是立刻领命。

  只是心里稍微有点惋惜:这个新人先锋将,实在是勇不可挡,锐气过人。他原本都已经想好了怎么安排他去破西南城门……不过,还是太子的安危为先。

  似乎看出了他在想什么,皇帝就对李勣道:“朕留下你一个先锋将,再补给你一个如何?”

  “陛下吩咐。”

  “朕。”

  听皇帝说了一个‘朕……’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李勣起初还在静静等着,等了片刻,骤然明白过来,忍不住霍然抬头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二凤皇帝点头:“没错,朕为先锋。”

  为秦王时,他就习惯了每逢出战,必皂衣玄甲亲为先锋领帅诸军。有时候还会拿自己做个诱饵,引敌军入圈套。

  李勣震惊后,也就重重点头:“臣领旨!”

  旁边长孙无忌立刻捂住心口:哪有让原本的先锋将在城内守卫太子,然后一个皇帝跑出去做先锋带头冲的啊!

  作为唯一一个跟到前线来的宰辅,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头都要秃了。

  其实原本在京中时,长孙无忌对房玄龄一直隐隐压他一头是很不痛快,但现在却无比怀念起了房玄龄。

  也怀念在定州负责军需的褚遂良等人,甚至连刘洎都开始想念了——他虽然想摘自己的桃子,但以往倒也是个直言进谏的人,可以一起劝阻皇帝。

  然而所有的想念都是想象。

  长孙无忌只好眼睁睁看这件事安排下去,愁的看起来瞬间门都憔悴了好几岁。

  *

  好在他不知皇帝跟太子之后的对话。

  “稚奴,若是朕给你寻一处安全的高地,还会派亲随护卫你——稚奴敢不敢离开辽东城,去此地亲眼看着朕打下白岩城。”

  李治立刻应道:“父皇御驾亲征,甚至亲为先锋,儿子不过出城去观战,如何不敢!”

  皇帝笑着拍拍儿子的肩膀:“好孩子。”又嘱咐道:“事先不必告诉你舅舅了。”

  可别为了个城池,把大舅子再给气个好歹出来,就得不偿失了。

  等事成后再说吧。

  其实二凤皇帝每个‘浪到飞起’的操作,都不是虎,而是有周密的计划的。

  早在出征前,他就决定要选一城,亲自攻城给太子看,让他亲见得国不易,了解将士血战沙场的艰险——若不亲眼所见,只是从书本和师长口中听到,他或许不能真的明白。

  只有亲眼见过沙场,见过血,才知这大唐的山河来之何等不易。

  当然,教导儿子重要,保住太子的安全更重要。所以他选了十拿九稳的白岩城做教材,而不是辽东城。

  并且除了数百忠心耿耿的亲随,他还安排了一个新发掘的骁勇之士守卫太子:大唐每回对外征战,除了用府兵,也会征兵。这人就是应征‘高句丽之战’的新兵。

  虽是新兵,但在破辽东城一战中,冲锋在先,极为勇猛,皇帝一见便颇喜。因此于战后,特意命人寻了此人引来,赐了些绢帛,又从普通兵士直接连提两级,封了从七品翊麾校尉,先在李勣帐下做个先锋将。

  云湖公公回禀:薛校尉已经奉命在帐外候着了。

  皇帝命宣。

  李治打量了下这位被父皇夸赞,初初崭露头角的三十来岁校尉。

  “末将薛仁贵,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

  白岩城外的山崖上,李治望着不远处的战场,盯着那个熟悉的玄甲身影在其中厮杀,觉得手心发麻,热血似乎冲向头顶,他耳畔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咚咚’心跳声,壮如军鼓。

  他想起舅舅之前跟他讲的父皇早年征战事——也不只舅舅,太多人与他讲过父皇太多的战绩。

  只是长孙无忌最喜欢讲皇帝年轻的时候。李治也最愿意听:那时候父皇才十九岁,祖父和大伯李建成被宋老生所阻困,父皇带人去救,亲杀入重围,战到“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就此杀退敌军。[1]

  他终于亲眼见到了。

  父皇是如何打下来的天下。

  李治也于此杀声震天的沙场上,深深明白了,父皇为何不顾群臣反对,冒险要将他带来辽东,置身战场之中。

  他原本就想做个好太子,好皇帝,可亲眼见过父皇率军厮杀后,他的手紧紧握住父皇留给他的腰刀:他会拼了命去做个好皇帝!

  **

  长安。

  七月里下了一场大雨,终于凉爽了起来。

  今日原是姜沃的休沐日,正在跟媚娘对坐边看书边说话,就来了个太史局的小宦官,说是有李淳风的信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