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分节阅读_第143节(1 / 2)

  于是他也习惯了,开口就把期待放的很低,只想从太史局借一本袁仙师的《周易论》总述。

  若是太史令这个也不同意……那他倒是也没啥办法。

  但他没想到,这位太史令拿着自己的书去后头半晌——久到薛仁贵开始担心,她是不是直接走了把自己忘到脑后去了——出来时竟然直接给他拿了一整套袁仙师的典籍。

  甚至还道:“我将中郎将的书送到师父处了,只是师父眼睛不好,中郎将的书,只怕没法很快看完,只能让小童慢慢读给师父听。”

  “我观中郎将的《周易新注》颇有见解造诣,师父读完,应当会与中郎将论一论《易》,到时我再去请中郎将。”

  薛仁贵再没想到还有机会见到隐居多年的袁仙师。

  当真是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再三道谢,这才小心翼翼提上一整套典籍离开。

  也就是这之后,才渐渐相熟起来。

  时不时会就《周易论》交流一二。

  此时薛仁贵见了姜沃,满脑子都是《周易论》,原是龙行虎步直接走过来的,直到近前,看清旁边还有宫妃服制的女子,这才忙止步,侧身见礼。

  媚娘也就第一次见到皇帝提起过的薛先锋将。她目光并没有避讳,将人打量一二,笑道:“中郎将不必多礼。”

  既见过一面满足了媚娘的好奇心,姜沃也就笑道:“还有圣命在身,先告辞了。”

  薛仁贵拱手:“太史令请。来日再往太史局请教。”

  **

  永徽元年的除夕夜。

  皇帝结束前朝宴饮回到立政殿时,就见媚娘已经回来了。

  不由略带诧异道:“你们完的倒早。”

  虽出了先帝周年,但到底才是永徽元年,皇帝依旧下旨罢前朝歌舞鼓乐,因而宴席结束的很早。

  他没想到后宫结束的更早。

  媚娘莞尔:“皇后娘娘是个爽利人,很快就命人散了。”

  皇帝抬手捏了捏眉心。

  不知怎的,自从上回‘宜春北院’乌龙事后,他现在一具体想到皇后,头就有点隐隐作痛。

  不过他很快放下此事,带了几分兴致与媚娘道:“走吧,咱们去赴下一场‘宴’。”

  两人各自披上一件在夜色中不显眼的乌毛大氅。

  身后只带着小山和严承财,一路穿过日华门、月华门,西行至掖庭。经行掖庭后,最终来到西宫门。

  小山见皇帝径自要出宫门,还是有点忍不住:“陛下,不如带两个亲卫吧。”

  这除夕夜陛下与婕妤私下出宫,却不带人。若是让人知道,尤其是太尉知道,小山都不敢想自己什么下场。

  李治摇头:当年他做晋王的时候,想溜就溜了,那时候也没人管,甚至还拐带过一回李勣一起跑路。

  小山不敢再劝,只好满脸担忧看着皇帝出了宫门。

  好在,小山很快看到了可靠的人——

  有一辆马车在夜色中而来,马车停下,帘子后面露出一张小山每次见也要有点呆的面容。

  崔朝从车上下来,笑邀道:“陛下,婕妤,请上车往寒舍去。”

  小山见有崔郎亲自来接,总算放心些,然后道:“陛下放心,奴婢就在这儿守着门。”

  李治点头,与媚娘登车而去。

  留下小山与严承财在门边面面相觑:好吧,看来这个除夕夜,只有他俩一起过了。

  *

  姜沃没有跟着去接皇帝和媚娘。

  她在家中准备锅子。

  准备的还是魏文帝曹丕令人所做的‘五熟釜’火锅。[2]

  将铜锅分为五格,以盛不同汤底。

  李治和媚娘到的很快——因这处房舍,本就在掖庭旁边的修德坊。为了请李治和媚娘吃这顿火锅,崔朝是特意买了一处新宅子——到底是陛下出宫,为安全计,能少行一段路就少行。

  于是自掖庭出宫后,崔朝早备好的入夜通行函只用了一次。

  马车只穿过了一道坊门,就到了。

  *

  李治见崔朝和姜沃还要忙着现准备食材,不由道:“其实前朝宴散了,你们别出宫,直接悄悄去立政殿就是了。我早些让宫人提前备下,就省了麻烦。”

  姜沃只道:“那岂不是显得我们设宴的心不诚?”

  倒是崔朝边将碟子搁在桌上,边对李治笑道:“陛下饶命——此生我岂敢再‘夜入立政殿’?更何况还是‘悄悄’的。”

  李治:……

  姜沃和媚娘再次于旁笑作一处。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