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分节阅读_第196节(1 / 2)

  才说了一半,就见姜沃执壶,给他添酒:“陛下之赞,臣受之惶恐。”

  李治搁下杯盏笑道:“姜卿好会堵朕的话——但朕今日还是要说。”

  姜沃忧伤坐下:唉,当一个皇帝非要说话,还能有什么法子?

  果然,皇帝宛如‘催生办委员’上身。

  “朕早就说过,你们如今有个孩子,难道还怕崔家挟制吗?为何还不要呢?”

  媚娘在旁边接了一句:“若真是有此担忧,也可不姓崔,不入崔氏谱牒就是。”

  皇帝摆摆手:“这些都是末节,总之,你们得先有个孩子,朕才能为你们安排——不然,安安就要长大了,与驸马差好几岁,只怕不太好。”

  姜沃:……

  她看没忍住看了看酒壶:“陛下,是不是今日的酒太烈了?”

  您要不要听听这都是在说什么啊!

  李治倒是一脸理所应当:“你们也知,朕的几个同胞姊妹,婚事上总有些遗憾处。”尤其想起晋阳公主,这个最亲近的妹妹,至今以无心仪驸马为由,还未定亲事,他就焦虑。

  “安安是朕与皇后的嫡长女,朕自然早早为她打算——若是你们有个儿子,正好给朕做驸马。”

  然后目光在崔朝和姜沃面上拂过,认真道:“朕相信一定才貌堪配,天造地设。”

  姜沃已经完全不想说话了,低头看锅里翻滚的肉片。

  她不想说也没关系,喝过酒的皇帝,自己就能说下去。

  他继续安排未来:“若是女儿……这倒是有些麻烦。”

  “虽说你们现在若生个女儿,是与弘儿年纪相当,朕也信得过,你们教出来的女儿必然是好孩子。”

  “但朕自己是经过的——太子妃,将来的皇后,才貌都是其次,最要紧的是心性合宜。”

  姜沃不由抬头:弘儿?太子妃?

  虽说皇帝易换储位之心,已然是朝臣们心照不宣的秘密。

  然姜沃也是第一次听皇帝这么明确的提出,弘儿将来会是太子。

  是宫里发生了什么?

  还是陛下……

  不必姜沃再猜下去,皇帝直接道:“除夕前,太子给朕上了一道奏疏,自让太子位。”

  姜沃闻此默然。

  也实在是无话可说。

  如果说过去的王皇后鸣珂是糊里糊涂,不知皇后位怎么坐怎么守。那么太子李忠则是,清醒也没用,只要扶持他的人倒台,他就毫无办法了。

  他作为庶长子,被柳奭等人选中起,就已经注定了今日。

  除非是惊世之才(还要佐以天命加身),才能在这种境地下有机会保住自己的太子位,才能翻盘。

  可李忠,只是个寻常的皇子而已。

  这一年来,姜沃在朝中,也听过许多东宫事。

  东宫属臣屡屡被皇帝调离,剩余属臣也都尽力避走,能寻门路调任旁的署衙的都早走了,剩下走不了的,有天天装聋作哑在东宫呆着的,也有直接畏事解官而去的。

  最要命的是,皇帝完全不禁止东宫官员的流失。

  甚至还曾在某次常朝,似有若无般道:“太子不过髫丱之辰,柳奭、褚遂良便结赵国公,频烦进说,以长幼之序劝立东朝。如今看来……”[1]

  然后话未尽,只长叹一声。

  这一声叹息的内涵可太多了!

  朝臣们如何能不浮想联翩。

  尤其是今时不同往日。

  当年皇帝无嫡子,太子是以‘长幼之序’得立。

  可如今,皇帝已立武皇后。

  皇后是有儿子的!

  皇帝这感叹,如何能不传开?太子又如何不知。

  太子不过十来岁的年纪,如此重重压力下,自然惧不内安。

  这种不安又致言行失矩,在皇帝前常露出忧虑恐惧之色来,好似面对的不是父皇,而是刀斧手一般。

  皇帝便越发少见太子,只令他在东宫闭门读书。

  朝臣皆深知,太子与圣人父子疏离至极。废太子,不过是个时日问题。

  至今今岁末,不管是出于旁人的授意,还是太子本人真的受不了了。他终于递上了‘自请让东宫’的奏疏。

  既如此……

  姜沃道:“来年春日,应当就有朝臣上奏了。”

  太子的东宫就跟筛子似的,什么事儿都瞒不过外头的朝臣。自东宫递奏疏到御前,估计耳目聪灵的朝臣,此时已经得信儿,筹谋着请皇帝改立太子之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