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分节阅读_第247节(1 / 2)

  比如听帝后在谈论《职制律》的事儿,她就也想去找律法书看一看。

  说来,安安最早会背的几条律法,还都是皇帝亲口教的。

  除了读书学艺外,其余‘杂事’安安也没少尝试。

  她曾试着自己亲手种一小盆麦苗——好在这点上,安安不随她亲大伯,成功种出了一片绿油油的小麦苗。

  而年节下火锅夜,皇帝还看到女儿跟着媚娘和姜沃一起玩骰子,赌投壶。皇帝倒也无所谓,甚至还会过来帮女儿掷一个。

  无论女儿怎么折腾,皇帝都只由着她,而且要一奉十。

  比如女儿种了一盆麦苗,他就能命人送来各色种子,以备女儿想种别的。

  也正是为了皇帝这种溺爱,这些年来,媚娘一直坚持,安安宫里和姜府两边住。

  “否则陛下就要把孩子惯坏了。”

  *

  紫宸宫中,帝后说过两句女儿事后,皇帝便命人宣太子。

  再过数日,圣驾就要往洛阳去。

  走之前,皇帝自然有话要再嘱咐太子——

  若是未曾撞上弘儿读书竟然不忍听《左传》事,皇帝还会如过去一般嘱咐太子好生念书,初次监国多听百官谏言,明习庶政,勿骄勿躁。

  然现在,帝后却准备与太子说更深一点的事情。

  点一点为君之道。

  *

  太子到的很快。

  在孝道与礼数恭敬上,太子从来无差。

  入内先给帝后行礼,然后问过父母安康,这才垂手站在一旁。

  皇帝见儿子仪度稳重举止合宜,颔首道:“弘儿坐吧。”

  太子于帝后下首的一张圆凳上坐了,坐姿亦是如修竹般。

  皇帝特意将语气放的温和些:“弘儿,今日朕召你来,是为了伴读事。”

  “今岁童子科贡举后,朕预备从里面给你挑两个做伴读。”

  见太子要起身谢恩,皇帝摆手止住,然后问道:“若是弘儿考自己的伴读,会给他们出一条什么经义来解?”

  ‘解经义以成文’,是每科贡举都要考的题目。

  听父皇这么问,李弘想了想,道出《大学》中的一句:“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皇帝颔首:“此乃圣贤至善之言。”

  然随即又道:“但朕今日另与太子出一句题目,看你是否能辨明其中义理。”

  太子起身恭听。

  皇帝道:“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

  太子想了想答道:“回父皇,此句出自《韩非子》。是指圣贤之人并不苦求于毫无害处、毫无瑕疵的言论,而要务实事。”

  答完后又行礼道:“父皇嘱儿子监国,故告知此理,儿子受教。”

  皇帝心下稍宽。

  而旁边坐着的媚娘,也道:“弘儿,既然你父皇考了你《韩非子》中的一句。那我再补一句。”

  “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

  她望着儿子,谆谆教导:“弘儿,世间或许有品德无暇的圣人,但那终究是罕见的大贤。朝堂之上,却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会有私心私意。”

  “为上者,不能要求每个朝臣都是‘圣人君子’,而是要自己掌握驭下之道能够知人善任,明达吏事。”

  “不以求全责备取臣,而是量才而用。”

  “亦能明刑用典,察觉臣子不法事后,能及时处置抑煞此风。”

  太子恭恭敬敬听着:“母后教导,儿子记住了。”

  帝后二人言于此,知太子未必真的明白他们的深意。但也没多说,就留时间给太子慢慢去经历体悟。

  这些话,他们又何尝是第一次背书的时候就明白呢?

  也得经过世事的锤炼才能通晓几分真意。

  于是思想上点拨过,皇帝便在朝堂具体事上又嘱咐了儿子几句。

  “军国大事,三省六部自报去东都。但余者庶务,弘儿便要学起来了。”

  “朝中事多有旧例可查。”

  “若有不决之事。便召中书令杜正伦、侍中许敬宗相商。”

  “若他二人意见相背,便问于英国公。”

  之后又嘱咐了许多话,见太子一一应了,皇帝才道:“好,弘儿先回去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