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分节阅读_第362节(1 / 2)

  说来,这两句话确实是赞扬人的品德,不因世俗而改变志向,谨慎无失堪配天地的良言。

  但皇帝特意写在世家要给她送‘门客’贿以声色之事后,姜沃就直接认定,皇帝绝对是在对她阴阳怪气。

  这两句话一出,姜沃眼前简直幻视那个‘我在盯你’的猫头表情包。

  姜沃忍不住腹诽:陛下这人过河就拆桥的本质从来没变过。她在这儿冒着风险给大唐‘烧锅炉’,刚烧好一锅水呢。

  崔朝也看到了皇帝的御笔信,于是在姜沃转头看他的时候,立刻举手以示清白:“我未写信告知陛下此事。”

  姜沃叹口气,带着关怀感伤的语气道:“唉,陛下想来头风又发作的厉害。”然后把信塞给崔朝。

  “你帮我写一封回信我再抄吧。”

  御笔信不能不回,但姜沃真不想回应皇帝这脑回路。

  **

  比起皇帝这封信,自然是媚娘和曜初的信更让姜沃欢喜。

  尤其是曜初的信。

  她拆开信封后,就见信封里掉出几朵小小的白色干花,是荞麦花。

  就见曜初信里写着,司农寺于这个旱季筛选出的荞麦佳种,已经大批试种植了。

  说来,荞麦的亩产量是不如麦、稻的,故而不会大批量专门用良田种植。但荞麦有个不可替代的好处,那便是可以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在麦收之后再种植,避免了田地的空窗期。而且荞麦耐旱,生长周期短,因此荞麦才是重要的救灾之物。*

  今年,也是曜初第一次亲眼见到大片的荞麦田。

  荞麦是很少有的会开花的粮食。而且花开的特别漂亮——

  “姨母,荞麦花像是满地雪一般。我摘了几朵送给姨母。”

  “只盼到了秋日,荞麦丰收之际,会是个荞麦丰年。”

  *

  而姜沃压在书中的几朵荞麦花,还被玉娘看到了。

  当然现在,没有人叫她玉娘,人人见了她,都是唤周小娘子的。

  其实按照律法,周小娘子该回到她家里去。毕竟按照大唐律,

  被‘逼良为奴’的百姓之子女,待引检正身后,应问明父母所在处,将卖身文券废除,官府重录关牒,送还本家。

  但她不想回去跟着爹娘。

  以她这些年的经历,若是回去曾经的坊中,不说周围人会如何看她待她,只怕连家人都不知该如何对她。

  周小娘子也不知该如何面对家人。

  于是她再次鼓起勇气,要求入掖庭——

  掖庭中本来就有两类宫人,一便为选长安城周边良民之女入宫为宫人,还有便是原为私家奴婢,原主被抄家后没入官中。

  周小娘子已经恢复了百姓身,原不必被没入掖庭,但她还是想跟着姜侯一起离开这里。

  能进入掖庭多好啊,那里都是女娘和宦官。

  且她已经听其余女亲卫说过,姜侯就是从掖庭女官走出来的。

  周小娘子唯一担心的就是,不知她这样……姜侯愿不愿意收她入掖庭。

  姜沃自是愿意的。

  但周小娘子至今还未签下入掖庭的正式文书——因她还没想好自己的名字。

  就在她下意识要写下‘周三娘’的时候,姜侯轻轻拦住了她落笔的手:“你不是玉娘了,自也可以不做周三娘。”

  掖庭宫女文书上的名字,是新的开始。

  *

  周小娘子捧着小小的干花,请教姜侯这是什么花。

  荞麦耐旱耐寒,不喜水,因而南方很少见。周小娘子这是第一次见到荞麦花。

  她认真听着姜侯讲起的关于荞麦的一切,尤其是听到——

  “荞麦花与旁的花不同,凋而不零,枯亦不落。”荞麦花很奇妙,哪怕在枝头上枯掉,也不会落下。于是百姓们收荞麦的时候,往往还能收到很多干花。

  花朵凋而不零,枯亦不落……

  植株耐旱耐寒……

  周小娘子捧着小小的荞麦花,想好了自己的名字。

  *

  灯下,周小娘子在灯下,于公文上一笔一笔写下自己的新名字。

  她的十三岁到二十二岁,已经过完了。

  蘸着的是墨,亦是泪与血。

  她曾经唱过的曲儿中有一句话‘梦寻归路多参差’。

  她没有归路,但她……要有未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