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813(1 / 2)

  围绕着人的穿着打扮来进行的,从穿着打扮来进行延伸出去,有内在逻辑在。

   不是说,从一个行业突然跨入到另外一个行业。

   比如说本来搞房地产的,突然跨界去搞汽车……

   这一下子跨得就有些远了,直接就容易找不到北。

   在伊莲集团的带动下,香江不少制衣工厂都纷纷进入到深川建厂,特别是那种大些的制衣厂。

   香江的制衣厂有多少?

   1987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有10500多家制衣厂,而大多都属于那种小厂子,请上三五十个工人就开厂接单。

   这种小厂子,实力肯定不算强了,搞上些缝纫机什么的,就能够搞。

   搬迁主力,也并不是这些厂子,而是那种工人数百,乃至上千的大厂。

   这类厂子实力强,对市场风向这块把握也更深,也有能力做搬厂的事情。

   这几年香江经济发展速度快,很多行业工资上涨,特别服务业工资上涨速度超快,大量的人员被吸引了过去。

   反而让制衣工厂在用工上面变得紧缺起来。

   给工人涨工资和服务业抢人?

   的确是一个办法,可这办法对于工厂主来讲,为什么要用?

   直接去内地办厂,不好吗?

   伊莲集团将自己在内地的原材料渠道,也是共享给香江其他制衣厂的。

   当然,有很多的制衣厂,也在跟着伊莲集团学习,创建自己的品牌。

   现在香江经济发达,造成文化产业上面也强盛,在整个亚洲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自然也带动其他地区对香江时尚的认同。

   香江的时尚主要集中在春夏时装,毕竟香江自身就处于亚热带地区,冬季再冷,也没有高纬度地区要冷。

   所以在冬装上面,伊莲集团更加依靠内地的设计团队。

   “记得,香江经济在回归之前,都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增长率好像都超过了两位数来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