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锋芒初露(二)26(1 / 2)

  不过此刻,蹲在地上写诗的少年才是最引人注目的景致。

  “呦,这字儿可真好看……”

  “瞧瞧人家才几岁,都会作诗了,二宝,你家去也学起来!”

  “我不……”

  “嘘,别出声!”

  就为了这一刻,秦放鹤准备了很久,再下笔时出奇冷静。

  孙先生的叙述,秦海的坊间传言,还有那本珍贵的批注选本,再加上刚才自己的匆匆一瞥,一点点构成周县令的轮廓:

  南方人,中老年,仕途不畅,官声不错,政绩尚可,政治手段相对温和,总体而言,算是一位比较务实的地方官。

  秦放鹤非常清楚自己的缺点,诗词构造方面灵气不够。

  这是天分问题,哪怕再给他一万年,他也成不了李贺、李白那样灵光闪烁的天才诗人。

  同样的,他也极其明白自己的优点:实践经验,沉稳踏实,以及天生的政治嗅觉。

  周县令,不,应该说大禄朝整套科举选官体系都非常现实,考试中对时政的看法占比很高,诗词只是次要的。

  所以,只要秦放鹤正常发挥,绝对能打败一干死读书的清澈书生,排在上等。

  但这还不够。

  像今天的场合,周县令必然会召见几位合他心意的人,但具体几位?谁也说不准。所以秦放鹤不仅需要上等,还要尽可能名列前茅。

  他需得让对方第一眼就看出自己的不同来。

  一炷香很快过去,陆续有雪白的纸片被送到主楼上首的山水纹酸枣枝大桌上。

  “今年卷子不少,”一名官员略啜了口茶水,对周县令笑道,“大人先请。”

  “哎,同来同来,共赏共赏,保不齐这里头就有来日才俊……”周县令随手抽了几张,散与身边几位官员,又打发人与隔壁桌几位县学教授送去一些。

  众人相互谦让一番,便都对着灯品评起诗词来。

  本就是为了打捞沧海遗珠,给散落民间的读书人多一点出头的机会,所以只要有胆量能写字,什么人都能来试一试。

  这就直接导致了作品水准参差不齐,让在场众人十分煎熬

  这是甚么东西!连官文都写不好,竟也敢学人作诗?

  字倒也罢了,典故却是信口胡说,牵强附会,可笑可笑……

  泛泛空谈,不知天高地厚,浮躁!

  本官岂要你来溜须拍马?不知所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