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锲而不舍(1 / 2)

崇安府雄踞中原腹地,向西直达西北三州,向南紧邻姬水,向北有九京大运河直达京都,东部更是贯通鱼米富足的江南,实乃大亘第一交通枢纽。

崇安府的繁华也在于此。

不过,繁华的也仅是崇安府城,甚至可以说,繁华的仅仅是那极少数的有权有势的官商而已。

唐九舟家住崇安府向西二十多里的九溪山下,本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野农户,但近些年来山中多妖邪,几乎没人再敢进山,只靠几亩山田勉强度日。

去年开始,圣神天后皇帝欲求宝药炼仙丹,朝廷为了逼山民进山采宝药,加重税,除非采到宝药免税十年,逼得山民不得已进山采药。

宝药哪是那么容易就采到的?哪怕冒着生命危险,能采到的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山民在重税之下死里求活。

“爹,娘!”唐九舟在房门外见到风尘仆仆,略显拘谨的此世父母。

不到四十岁,却已满面风霜,青丝白发,特别是父亲满脸沟壑,面无菜色。

晚秋风寒,二老身上却还是满是补丁的单衣。

明明是穿越后彻底清醒的第一次见面,按理来说应该会陌生才对,但唐九舟没来头的心里一酸,过去十六年的记忆如同扎根在心底一般。

一时间,唐九舟竟然分不清到底是穿越占据身体还是觉醒宿慧两世记忆融合。

眼前二老生他养他育他爱他的一切都是如此逼真且感同身受。

“九舟,娘看看,没瘦,胖了,气色也好了,神灵保佑,神灵保佑,那神医可真是在世活神仙啊,说不得便是那庙里的千面神显灵。”母亲也不嫌弃他身上的马粪味,凑得极近,仔仔细细打量好几圈,眼中都有了光。

唐父老实巴交的山民,看见儿子生龙活虎,只是提着一只山鸡,站在母亲后面憨厚的笑着。

直到唐母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唐父看了眼日头,才不得不出声:“他娘,不敢再耽搁了,再晚回不去了。”

从家里走来得将近两个时辰,如今已是深秋,天黑的早,稍微耽误,进村的那条路就有危险了。

崇安府内他们是指定舍不得住客栈的,而城内但凡有破庙朽屋也早就被丐帮占了,谁敢去都得脱身皮。

“知道了,知道了,对了,九舟,这只野鸡是你爹进山采药时候打的,你拿着,好好给自己补补身子,你以后可是咱家的顶梁柱。”唐母将唐父手中野鸡夺了过来。

随即压低声音,趴在唐九舟耳朵边道:“九舟,一月前之所以将你卖给这家,除了给你治病外,还因为它这里教武功,此番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娘看你一定是练武天才,说不定以后能当大老爷,到时候我们都能跟着你享福了。”

“嗯。”唐九舟讪讪一笑,外挂没到账,不敢把话说满,更不敢保证什么。

崇安府三家五帮,六合镖局排第一,自然说明其实力,除了据说百年前那位镖行大佬以一己之力促成六家最大镖局合一,从此垄断了崇安府所有镖行生意近百年,养了上千武夫和门徒外,其传承武功以及镖局内拥有的高级战力才是关键。

也正因为家大业大,竞争更大。

就算镖局武馆把习武费用提升至五十两,且半年不入门者驱离,每年想拜入六合武馆的依旧不下大百之数,然而,最终能够真正留下的十不存一。

镖局传授长工武艺不是隐秘,毕竟武馆授徒的是交钱来学,很多学成后未必愿意加入镖局,而且那种不够忠诚,像唐九舟这种买来的长工,若是有不凡的习武天赋,自然更适合成为镖局的镖师。

不过,所有买来的长工在进门前早都被摸骨过,根骨较好,感觉有不俗习武天赋的,基本都会分配到外院、内院等地方干些打理货物,筹备走镖,甚至服务武馆学徒等轻松活计,待遇方面也更好,甚至有些根骨极好的进来就开始接触武功。

而像唐九舟这般被分配到马院、杂院、后院这下三院的基本都是根骨普通甚至较差的。

当然,习武天赋涉及因素很多,除了根骨可摸,还有悟性不可察,心性难明,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一定看准,所以一段时间后基本都会全员传授。

至于最终结果,按照多年经验,百里挑一便是运气好。

最后,唐母又四处偷摸瞅了瞅,悄悄将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布袋塞进唐九舟腰带里:“这是卖你剩下的银子,还剩一两三钱五十二文,要是开始教武功了,千万别舍不得,只要管事的敢要,你就给。”

唐九舟脸上一僵,心中莫名一股暖流流过,急忙伸手想要掏出来还回去。

“娘,不用,这些你们留着,秋税将至,全给了我,你们怎么活?而且之前为了给我治病,我记得咱家好像借了不少银子,先给人还上。更何况还有那个……还有姐姐明年秋闱的花费……我在这里吃得好,穿得好,不用担心我。”

“九舟,秋税的事情你不必担心,你爹有办法,你病好了,我们全家运气肯定也就好了,说不准明天就能采到宝药。

至于……至于你姐姐……你也不必担心了,她……她在卖你之前就已经把她自己卖了,之前给你治病的钱,大部分是她卖身的钱!”唐母一手压着唐九舟的手,一边宽慰。

只是最后说到姐姐唐鸢时,眼眶情不自禁有些发红。

“她为了给我治病把自己卖了?”唐九舟下意识情绪激动,这是源自和那个最初被自己随意戏弄却一直保持沉默,最后却反客为主,一句话让他落荒而逃的便宜姐姐相处三年的记忆情感。

她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卖身为奴?

而且一旦卖身为奴便没有了科举资格!

不过只是瞬间,他冷静下来,仔细回想,也是,山野农家,又遇重税,哪家不是死里求活?怎么可能借到太多银子?

病了三月,日渐危重,花费的银子肯定不止大几两。

若非唐鸢卖身,哪有钱给他治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