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各方反应16(2 / 2)

  臣子再能干英明又如何,对皇帝来说也是外人,是掣肘。

  有他在,皇帝才能做到天子的随心所欲。否则依着那些臣子,今日谏这明日谏那,皇帝岂能痛快?

  因此,哪怕王振这个宦官擅政的糟糕例子在前,有明一代后头依旧有不少皇帝重用宦官,以家奴治天下。

  不是他们不长记性,总犯同一个错误,而是利益使然。

  宦官治天下不但可以制衡大臣,还会让皇帝很舒服。

  因此王振很坚信,无论从情分看还是从利益论,皇帝都不会把他弃置不顾的。

  *

  姜离看着跪在身前的宦官。

  王振当然是有很多‘优点’的:他在笼络皇帝,讨好皇帝等细节上,一骑绝尘的聪明能干。但在事关国家军政等大事的战略层面上,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一无是处。

  其实朱祁镇要不是皇帝,是一个寻常的土财主也无妨,他愿意把所有家产都给家中最偏爱的仆人管着,谁会闲着没事去骂他,作死作去呗。

  但他是皇帝。

  是天下之主。

  在高位而不能谋其政,便已经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这是他应得的,只可惜……却不只是他自己的灾殃,祸及的是无辜枉死的将士和黎民百姓。

  她不会现在杀王振的。

  一死有何可怕?就像史册上王振死在土木堡的乱军之中……真是好轻松啊。

  况且,她如果此时愤而杀了王振,皇帝的风评就会变成浪子回头,变成一个从前因年幼被奸宦蒙蔽,后来幡然醒悟治国齐家的明君。

  可她在史册中已经见到,朱祁镇,是没有回头的。

  他明明知道于谦有大功,却还是在复位后杀了于谦,并将于谦的“罪名”镂刻成板张榜公示天下。

  同时不忘抄没其家,将于氏阖家满门发配戍边。

  于谦被处死后,因家人都被流放,都无亲属能收敛尸骨,还是感念他为人忠义的同知陈逵,悄然将于谦遗骸收殓。

  经年,于谦才得以归葬故土杭州。

  朱祁镇后悔过吗?

  倒是遗憾过杀了于谦无人可用——当大明再起边患,朱祁镇忧心忡忡,询问群臣如何是好。

  恭顺侯吴谨在旁道:“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 帝为默然。[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