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要出远门(2 / 2)

他一旦出门,总是习惯性地把这条毛巾放在肩膀上。

天气那么热,要走那么长的路,行走时身上肯定会出大量的汗。

到时候,这条毛巾就派上用场了。

再就是,爷爷把仅有的一双布面洗得发白的解放鞋也带上。

平时在家里,他是舍不得拿出来穿的。

只是每次要出远门时,他才拿出来,穿在脚上。

而在家里,一天到晚,他都是穿着一双木拖鞋。

这种木拖鞋,若是走在坚硬的地板上,你还在几十米外,别人就听到木拖鞋敲击地面发出的声音了。

这种鞋的材料,是用当地已经晒干的苦楝树木板来做的。

只是在木鞋的前半部分,用小铁钉把一块宽约三厘米,厚约三毫米的胶板固定在两端,然后再把它钉住就可以了。

这次出门,爷爷还特地携带了两床长约三十米,高约八十厘米,网眼有两个手指大小的渔网。

可别小看这两床简单的渔网,它可是爷爷谋生的“工具”。

杨辰的包袱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他一共有两套用棉布做的学生装。

这两套衣服,原来是深蓝色的,现在已经褪色。

他已经穿了好几年,经过无数次的洗涤,表面已经被洗得发白。

在阳光的照射下,经过反复晾晒的衣服,早就失去了原来的色彩。

这两件衣服是不分季节的,一年四季都可以穿。

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他就穿着一件这样的外套。

若是在冬天,则以这件学生装作为外套。里面再加上一件卫生衣,里外共穿两件衣服。

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只能这样挨过一个冬季了。

现在,一套穿在身上,一套放在挎包里。

杨辰的挎包是在读中学的时候,父亲特地为他买的。

从家里到县城走田间小道的话,有十五、十六公里远的距离。

走路一个来回,要花上三个多小时。

七十年代末期,草绿色军用挎包是时髦品。

当时,军用挎包是抢手货,断货是常有的事。

为了买一个挎包给杨辰到中学读书,父亲在整个县城里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货。

历经周折,父亲还没有买到挎包,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自己那么辛苦从家里走路来到县城,却买不到想要的东西,让他感到很失望。

然而,他不甘心就这样空着手回去。

于是,他打算再花一点时间去碰碰运气。

最后,他沿着靠近河边十字街的南街方向走去。

在下南街一个比较偏僻的百货大楼里,终于看到了自己想要买的挎包。

后来父亲说,当时看见货架上有挎包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

挎包是父亲花了七块五角钱买下的。

挎包翻盖上面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的字样。

在交钱买到挎包之后,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经过几年的时间,原本鲜红的字体也已经褪掉了一些颜色。但是,挎包盖上面的字体依然清晰可见。

杨辰在这个挎包袋里,放了一套换洗的衣服、一条毛巾和一双袜子。

吃过早餐,爷孙两人就出发了。

具体怎样走,先到哪里,晚上再到哪里住宿?

这些,爷爷也没有告诉杨辰。

杨辰也没有刻意去向爷爷打听。

反正,“吃和住”的问题,都有爷爷一手包揽负责。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爷爷的“跟屁虫”。

爷爷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总之,一直跟在爷爷后面转就是了。

杨辰从不觉得,爷爷做事会有什么悬念。

相反,自己跟着爷爷一起出门,心里面会有一种踏实感和安全感。

待所有的工作准备好以后,已经是上午九点多钟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