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50-23(1 / 2)

  好在父亲后来再婚,谩骂的心力转移到了他再婚的妻子和孩子身上。

  林疏阕虽然受到过继母针对,但说实在话,比起男人的拳脚和棍棒,女人红口白牙说道两句,倒也不算什么问题。

  林疏阕还疑惑,继母个年轻清秀好手好脚的女子,怎么就瞎了眼嫁给了父亲。

  当然这都不是他该需要操心的事情,十几岁时,他忙着读书。

  那些亲戚虽然长舌,但也给他透露出他母亲所在的城市。

  他想借高考这个机会,去那个城市看一看。

  46.

  也还好他有点小聪明,更还好的是,村长帮忙筹钱,供了他第一学年的学费。

  林疏阕不指望父亲以及那一串亲戚们,也对他们没多深厚的感情。

  其实对于母亲他也没什么感情,只是因为没见过面,所以才有了一丝丝向往。

  母亲,是那遥远大城市的代名词。

  是他要挣脱乡村枷锁的一个温柔的借口。

  45.

  林疏阕开始了缩衣节食、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活。

  认识的朋友都很善良热心,时不时以请客的方式接济他些。

  而又因是社会学系为数不多的苗苗,系里的老师也对他挺熟悉,常常让他做个教学助理,拿钱干轻省的活儿。

  系里有位戴眼镜温柔亲和的女老师,是馆长夫人的姑姑。

  馆长夫人也就是林疏阕当年的班长,是全中国为数不多知道社会学这一专业存在的神人。

  和林疏阕被调剂来的不同,班长是自己选择来社会学系。

  本来她那分可以去中文系,林疏阕还打趣过,要她报的是中文系,现在可以天天遇见馆长。

  但班长是一极其有主见的女孩子,不管是对感情还是对自己的前途,认定了的事情绝不后悔也绝不动摇。

  林疏阕为之自惭形愧,而班长说,这也是家学渊源所致。

  因着是少有的苗苗,社会学系十来个人,曾在大一暑假浩浩荡荡地去了那位温和女老师家。

  由班长牵头,说是去蹭她阿姑家的饭。

  但实际是被班长领去给她姑搬书晒书,打扫卫生。

  老师和老师的丈夫都是做学问的,家里藏书极其丰富,林疏阕一看就眼睛发直。

  打扫完毕后还自告奋勇说,包后期整理,希望老师能准许他来家里看书。

  老师素来温和,听他这般请求,自然是点头同意。

  班长还打趣他说,要不要以后读个研考个博。

  林疏阕说他只想看看书,以后还是想做生意赚大钱。

  而后眼见着老师丈夫脸色一变,好在班长给打哈哈过去。

  44.

  老师有个儿子,小他四五岁,正在读初中。

  林疏阕为挽回自己在老师丈夫面前的形象,主动请缨辅导他们儿子功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