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王溯(1 / 2)

到了读大学的时候,就有意思多了,各种意义上的。

报道的时候,人生第一次乘坐了飞机。

去机场虽然是折腾了点,换了三次车才到机场。

但第一次乘坐飞机的新奇感,冲淡了一切。

长这么大,王澍也只坐过那么一次。

大一的上学期还没结束,隔壁县的高铁站正式投入使用,每天有一列直达燕京的高铁,五个多小时的车程。

虽然因此失去了乘坐飞机的机会,但回家方便多了。

大学的生活很精彩,再加上父母给买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王澍过得十分充实。

有次周末,和同学一起去逛了燕大和清大,嘴上说是圆了少年时的清北梦,但心底的火却被点燃了。

北林是不错,可王澍还是更想去燕大。

于是他给自己定了目标,读研,一定要读研,而且要读燕大的研究生!

只是目标还没实现,王澍就重生了。

老实说,对这个时代,王澍是很陌生的,只有在书里和影视作品里见过,而且那些作品描述的,通常只是一小部分罢了,和真正地亲身经历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尤其是他在保育院里,看到活生生的王溯时。

那种感受,实在是难以描述。

算追星成功?王澍也不清楚。

小镇出生的他,娱乐手段是很匮乏的,尤其是周围还没什么同龄人,住得比较近且在同一届的,只有一个女生。

其他的,大多都比他大,很少有能玩到一块的。

唯一比较要好的,是一个邻居家的哥哥——路先海。

路先海的成绩很好,只是家教比较严,除了上下学,王澍基本上没见他出过门,所以一般都是王澍去找他玩。

因为是邻居的关系,他父母倒没拒绝过王澍登门,再加上王澍上学之后,成绩也还不错,就更没反对。

只是最开始的时候,被他家里人盯怕了,两个人在一起,很少玩耍打闹。

基本上是一起学习,一起做作业。

娱乐活动嘛,大部分是一起看书,还有偶尔会一起下棋。

说是一起,更多的是路先海带着他。

路先海的家教严是严,但不阻止他看课外书,而且还很支持。

记得王澍从他家借过一套哈利波特全集,还是精装版那种。

王澍第一次知道王溯,也是在路先海家里。

王澍对王溯的喜爱,好像也是源于路先海,尤其是那本《动物凶猛》。

路先海教王澍识字,就是用的这本……

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有些好笑,哪有正经人用这书给孩子启蒙的。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小就被管得比较严的路先海,对小说里那群少年逃课、打群架等叛逆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有点向往的。

当然,王澍同样向往。

他被管得一样很严,甚至要更过分一些。

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是被奶奶养大的。奶奶没什么文化,对王澍的管教方式完全是一刀切。

小时候家里是有一台电视机的,但王澍基本上没看过,因为电视机是在爸妈的房间里,而房门是常年锁着的,钥匙王澍根本没什么机会见到,见到也摸不着,所以他才那么爱往路先海家里跑,至少那里有新奇的小说可以看。

奶奶不识字,知道王澍是在看书,就没管。

只是这样快乐的日子也不长久,在王澍升入五年级的那一年,路先海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一家人随着一起搬迁到了市里,原来的房子,卖给了亲戚,再没回来过。

在路先海搬走后,王澍从他那学的蹩脚棋艺,很快就全都忘光了,再次听说围棋,还是在大学的时候。

虽然不记得怎么下棋了,但是爱看书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小学和初中都没有图书馆,真正只有一家新华书店,以及初中对面的一家文具店,有书卖。

王澍是没有那个零花钱去买的,只能去新华书店蹭书看。

说是挂着新华书店的牌子,但其实是一家很小的书店,只有一间门面,两面墙嵌着的书架,再加上一个玻璃柜台,便是全部了。

后来听人说,原先好像是供销社的。

老板人很好,是个很慈祥的老爷爷。

从没赶过人不说,有时候还会把刚进的未拆封的书拆开一本,给王澍这样只看不买的人免费观看。

比较可惜的是,王澍从没跟他当面道过谢。

等真正懂事的时候,他已经被家里人接到城里暗度晚年了,镇上的书店也没了。

直到王澍大二的时候,初中才建了个图书馆。

大三听刚初中毕业的堂妹说起过,去借书的人并不多。

县里的高中是有图书馆的,当时王澍还是经常去的,但都是借完就走,里面地方小,除了一排排书架外,没有专门设置桌椅。

而且是定期开放,王澍只能趁着课间休息的时候过去借书还书。

所以真正意义上地泡图书馆,还是在大学。

王澍很喜欢图书馆的氛围,呆在那,会让他时不时想起小时候在路先海家的时光……

说起路先海,重生的王澍,似乎是过上了两人都曾向往过的生活。

而这,就是从遇见王溯开始的。

王溯是58年出生的,比王澍要大4岁。

但在王澍最开始对他的印象中,完全不觉得他比自己大——好像他也确实没自己心理年龄大。

两人的关系,起先算不上熟悉。

主要王澍有些拘谨,不怎么好意思和他接触,多数时间都是在扮演偷窥狂的角色。

是后来王澍年纪大了些,身体长开了,被他们那个“圈子”承认了,跟着一起玩了段时间,才慢慢和王溯建立起了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