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儿童文学》(1 / 2)

翌日清晨,王澍来到了信封上所写的地址,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

秋风轻拂,带来了书页翻动的声音,仿佛是历史在低语。

因为是步行而来,身上的衣服难免有些褶皱,王澍先在门口整理了一下仪容,随后才走向了疑似保卫处的地方。

屋内只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王澍从口袋里去取出回信,并向对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大爷接过信,带上厚厚的老花镜,确认了一下信封上的内容后,并没拆开看,而是朝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和蔼的微笑,示意王澍跟上。

走过大门,再穿过一片落叶铺就的小径,他们来到了编辑部所在的红装楼前。

这栋楼相比外面的建筑要新一些,应该是经过修缮。

阳光下的红砖散发着温暖的光泽,四层楼高的建筑在秋日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馨而亲切。

王澍随着老大爷的指引上了二楼,走廊两侧的办公室门大都紧闭着,淡绿色的油漆裙底与白灰墙面交相辉映,显得简洁有力。

站在走廊上,偶尔能听到各个屋内传来的轻微笔触声和窃窃私语声,像是文学的精灵在交流着什么秘密。

快到尽头时,才有一间办公室的门敞开着,门外挂着的木牌也证明了这确实是王澍所要寻找的目的地。

可是他站在门外,敲了好几遍门,但里面像是没人似的,一点回应都没有。

无奈的他只能迈着步子闯了进去,办公室两侧的墙边摆放着几张桌子,桌上、地上都堆满了书稿和牛皮纸袋,上面用粗糙的笔迹标记,看不太清具体的内容。

屋内是有人的,一个正埋头工作,似乎完全沉浸在手上的稿件中,对周围的世界毫无察觉。

另一个则身处在文件堆里,试图将各式各样的文件进行分类。

靠近些看,便能看到他的额头上挂满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满是血丝,显得很是疲惫。

阳光透过窗户撒在桌面上,金色的光斑与纸张的白色交织出一幅温馨而忙碌的画面,难免叫人有些不忍打搅。

“你们好。”干等下去终究不是办法,王澍轻咳了一声,试图引起两人的注意,“请问这里是《儿童文学》的编辑部吗?”

埋头看稿件的人丝毫没有被影响,文件堆里的那位导师抬起了头,看向了这边,倦怠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好奇。

“你好,同志,这里是《儿童文学》的编辑部,请问你找谁?”

虽然疲惫,但他的声音依旧温和。

“同志你好,我叫王澍。我之前给你们投了稿子,收到信说,让我来找一位叫徐德霞的编辑,商量一下刊登的事宜,请问她在吗?”

听到这话,文件堆里的青年略微有些失望,大约是可惜新到的不是来帮忙的吧。

“你找徐主编啊,他在隔壁,我带你过去吧。”他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带着王澍走到隔壁。

青年没有敲门,径直推开门,朝里面喊了一声:“徐主编,有位作家来找您,人我给您搁门口了啊,我先回去忙了。”

话音刚落,他便头也不回地快步回到了原来的屋子,留下王澍略显呆愣的站在门口,好不尴尬。

门口的动静引起了屋内人的注意,一位看着年纪不大的青年女人,徐德霞,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站起身,步履轻盈地走到门口。

“你好,我是徐德霞,《儿童文学》的主编。”她的声音温柔亲切,“你就是王澍吧?”

走到近前,才越发觉得之前的判断没有错。

齐耳的短发,正是这个时候流行的风潮。眼睛明亮而敏锐,着装简洁大方,一件整洁的衬衫配以合身的长裤。

尽管年轻,但徐德霞的身上已经有了一种成熟的气质,言行举止中透露着自信和决断力。

“徐主编,您好。”王澍礼貌地回应,与对方伸过来的手轻轻握了握,“请问,您是怎么知道我是王澍的?”

“哈哈,最近就你一个面生的新作者投稿,猜都不用猜。”徐德霞的笑容中带着些许极致,随即引导王澍进入充满书香的屋内,“随便坐,我给你泡杯茶先。”

“不用不用。”王澍连忙谦逊地拒绝,但对方丝毫没有理会的意思,只是自顾自的忙碌,“您太客气了。”

“没事,我们这啊,条件简陋,也没其他什么能拿来招待的。”徐德霞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只精致的搪瓷杯递了过来,“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多大了?

“刚满16。”王澍的回答干净利落,透露着一股少年意气。

自己是来投稿的,又不是来做贼的。

《狮子王》虽不是自己创作的,但这个世界上,确实是自己第一个写出来的,表现得自信些,才能打消一些别人的怀疑。

“嚯,了不得,英雄出少年啊,十六岁就能写出《狮子王》这样的长篇。”徐德霞赞叹不已,他从办公室的抽屉中取出一叠整齐的手稿,手指轻轻划过纸张的边缘,“这部小说我看了,写得很好,没什么要修改的,可以直接发表,你没投其他家吧?”

“没有,我就投了咱们《儿童文学》。”

“说的好,既然你给我们投了稿,那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徐德霞很是自豪,然后像是想起了什么,声音里带着一份沉重,仿佛是回到了那些艰苦的日子,“既然是一家人,有些事情我也不瞒着你,我们杂志是去年我过来实习的时候才开始筹备复刊的,当时编辑部就三个人,唉,不容易啊……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刚发了第一期,也是我不够成熟,有些考虑不周,造成了一些影响,被上面给批评了,再加上收到的稿件质量大多参差不齐,所以你的这篇,得到十二月份那一期才能发表,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

对《儿童文学》的现状他之前做了些功课,有些了解,特地买了8月份复刊的第一期仔细翻阅了一下,记得头篇就是陆思凝的文章《“xxx”是摧毁儿童文学的刽子手》。其实文章的内容没什么,也挺符合批判的大环境。但儿童文学毕竟是给孩子们看的,搞这些政治性的文章终归是有些不太好,可能是因为这个才被批评了吧?

王澍如此猜道。

“不介意就好。”徐德霞放下心,笑了笑,像是自嘲一般接着说,“到时候我们也不打算连载,直接一期发完,孩子们也不必看到一半然后等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行的下一期。”

“怎么会,咱们杂志肯定是越办越好,很快就能稳定下来的。”王澍没有顺着对方的话讲,而是暗暗地拍了句马屁,不过他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只是这个稿费,能提前结算吗?”

你看,这嘴上刚说着“杂志肯定会越办越好”,下一句就提到稿费的事,像是生怕对方办不下去跑路一般。

“能!”对王澍的那点小九九,徐德霞浑然像是不知道一样,答应得很是痛快,“虽然你是新人,但写得确实好,经过内部研究,我们决定给你定千字5块,比那些成名的作家是低了些,可再高的话,上面不太好通过……”

“谢谢主编!就千字5块,我没问题的。”王澍的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

千字5块,十万字,那就是500块,王澍他爸那样的高级干部,一个月能给家里的补贴也就一百来块,这个价格已经很可以了。

而且发表了,版权还是在自己手里,现在这个年代,不太容易开发,但过几年就不一样了啊。

嗯,眼光不能局限于现在,得长远些。

“别急着谢。”徐德霞的眼神中带着一份专业的审慎,“不过这钱不能直接给你,得让你家里人过来领。主要你年龄实在是小了些,还没成年。家里人不在的话,也不好签合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