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搬家20(2 / 2)

最后一趟才将史家一行人全部送了过去。

抵达新家的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新鲜和兴奋。

只是早已守候多时的王溯难免要抱怨上几句,被一个丢在这,守着堆在一起的杂物,实在是过于无聊了些。

就等着他们一起卸下行囊,将每一件物品都放到了它们新的位置。

于是几人又开始忙着布置房间,安排家具,每个人都忙碌着,使新家渐渐有了生活的气息。

史岚的房间这次完全由她自己做主,史佚生和史父的房间则由王澍他们安排,不得不说,王澍的审美还是在线的,安置得很妥当,不像某人,竟会添乱。

夜幕降临,史佚生一家在新家度过了他们的第一个夜晚。

他们围坐在客厅的老榆木大圆桌旁,享用了一顿简单却温馨的晚餐。

饭后,他们在客厅里聊天,分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计划。

当夜深人静,史佚生躺在新房间的床上,窗外的月光洒在地板上,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这个新家,这个新的开始,让他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史佚生一家都感到了新家带来的安宁与舒适。

在这个充满喧嚣又充满期待的一天结束后,史佚生一家知道,他们的生活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

他们将在这个新家中,共同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回忆,一起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出。

王溯躺在对面的东厢房内,看着屋内略显简单的陈设,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也要赚钱,把这屋子重新布置一下。

这次绝不让可恶的小树枝儿插手,全凭他自己的喜好来。

在和史佚生一家吃完晚饭后,王澍独自一人走在回大院的路上,步履轻盈。

街灯下,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他此刻的思绪一样无边无际。

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美妙的夜色之中,而王澍的心,也随之温和。

王溯的情况确实是比较特殊,和父亲似乎还好一些,小时候是怕,现在长大了,倒也无所谓。

但面对母亲,却总是掺杂着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

她似乎总能触动他内心深处最敏感的弦,引发激烈的冲突。

对其他人,王溯哪怕再不喜欢,最多就是眼睛朝天,不搭理。

但对自己的母亲,可能是不怕得罪吧,总能吵得很厉害。

越吵关系越差,形成了一种模式,好话也不会好好说、好好听。

其实和他爸也是差不多,只是对母亲这种情况要严重一些。

其实严格起来说,王溯恨他们吗?王澍私下问过他。

他说自己其实不恨他们,哪怕当时再恼火,离了人,气就消了,经常第二天还会内疚。

对此,王澍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有些人充满戾气和恶意,是因为他们从未被人温柔相待过。

这一世王溯有着他的陪伴,是好了很多,但对于两个本该是最亲密的——却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从未出现过的人,他始终无法谅解。

甚至连他最需要的东西都不能明白——理解和尊重,把他当个人,这其实就是王溯想要的。

但有些人就是做不到,一定要用贬低对方的口气说话,永远只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规定对错,要一个孩子永远正确就是他们的爱。

王澍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不管自己的户口在哪,陈满福他们一家都是自己的亲人。

而且没必要急着搬出去,就像陈军说的,他们来燕京只是学习,以后还是要回部队的,而且陈满福未来也不见得就一直在BJ,指不定什么时候工作就调整了,现在一家人能在一起,自然要珍惜。

其实说是在一起,但也没什么特别的。

偶尔聊聊天,更多的时候都是各干各的事。

但就是那种感觉,很让人舒服。

知道对方在,也知道对方在干什么,除此之外也不用说什么。

王澍很享受这样的家庭氛围——虽不言明,却心照不宣。

就好像王澍从没问过陈满福替他修缮房屋花了多少钱,或许这本就不是用钱能够衡量的。

这份情谊,深植于他的心田,远超过了任何数字的界限。

不过当王澍手握最近的两笔稿费时,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交到了李海林的手中,仿佛在传递一份信任和尊重。

哦,对了,《桃花源记》和《长津湖》都确认要发表了。

前者依旧是投给了《儿童文学》,但这次稿酬涨了。

主要《狮子王》太受欢迎了,编辑部经常堆满了读者来信,时不时地就得清理一次。

别误会,不是扔掉,而是让人给王澍送过来,让他处理。

可王澍也没什么办法啊,根本回不过来。

但又不能完全不回,特别是那些跟着信寄过来的各种东西,都是要处理的。

不管是收下,还是给人退回去,都是件麻烦的事。

好在他有王溯和史佚生两个苦力帮忙,有时候找他们的时候,随身会带上一些“礼物”——也就是读者来信,让他们帮忙回。

可不是不负责任哦,王澍是真心待他们俩的,觉得都是一家人,才让他们帮忙的,别人想要这机会,还不一定有呢。

只是每次从王澍手里接过“礼物”的时候,史佚生和王溯好像都不是特别开心的样子,但王澍可不管这些。

噫,话题好像扯得有点远了,还是回归到稿酬上,这次《桃花源记》给了顶额,每千字7元,总计20万字,也就是1400块。

《长津湖》是给了《人民文学》杂志,其实按长津湖的内容,是不太能刊登在这种文学性杂志上的,而且还是这种国内最顶级的杂志,王溯最开始的预期,只是《燕京文艺》这种区域性的杂志,像《收获》《钟山》这种是万万不敢肖想的。

只是之前拜访大领导的时候,王澍给他提到过这个故事,对方挺喜欢的,提了一嘴,说可以投给《人民文学》,后来编辑部的人还特意问过他,催过几次稿,这才把《长津湖》的稿件交给了他们。

稿费给的也很丰厚,同样是每千字7元,字数要多些,快50万字了,足足3500块。

这加在一起,便是五千块,李海林的原意是想着让王澍看看,宅院那里要不要再添置些什么家具,但王澍说不用,硬是让她全部收下。

即使知道对方收下多半也是替他存起来,而且对方多半也用不着自己这笔钱,但这么做,自己总归是能心安些。

随着夜色的深沉,王澍的步伐带着一份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缓缓向前行进。

在这条归家的路上,他不仅仅是在空间上向家靠近,更在心灵上与家人拉近了距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