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善恶须察14(2 / 2)

“能说得具体一点吗?”管青想知道徐沫为什么这样说,追问道。

徐沫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记得五年前的奉仙山凌云寨的事吗?”

“你想说凌云寨一事就是所谓的善行恶果?”

“没错”,徐沫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色。五年前泗水豪强大族向徐家通报奉仙山有个匪巢凌云寨,在匪首吴义的带领下打家刧舍,掳掠过往客商,官府数次清剿都无功而返。徐沫认为泗水之地绝不允许匪患存在,于是派人前去了解,发现凌云寨的确存在对抗官府,向过往客商收取钱物的事情。于是亲自带人前去把凌云寨拔了,寨主吴义拔剑自吻。原以为干了一件正天道的好事,便向华夏七星传了信报。今年年初,徐沫再次路过凌云寨,被当地数百衣裙褴褛的百姓拦住去路讨要说法。才知道五年前正是因为凌云寨的存在,周边百姓才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原来周边百姓以凌云寨为首,对抗豪强大族兼并土地,青黄不接的时候凌云寨会无条件的接济周边百姓。徐沫意识到当年的事情办得有些草率。通过这些失地沦为难民的口中得知,吴义原是秦末吴广的侄孙,凌云寨原是秦末战乱流民为了避祸建立的山寨。吴义接手山寨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汇聚到周边的流民把周边数万亩荒地开垦为良田。泗水豪强大族看到荒地变成了良田,就想霸占这些良田,于是勾结当地官员给凌云寨扣上了一顶土匪的帽子,为保证凌云寨周边上万百姓的生计,吴义答应按大汉律十五税一上交皇粮,但是在豪强的勾结下,官府屡屡逼迫凌云寨交纳远超其承受能力的税赋。豪强再借机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凌云寨,为了让上万百姓能活下去,吴义只能选择与官府和豪强对抗,一群在奉仙山抱团开垦荒地的农民,瞬间变成了官府清剿的对象。由于百姓众志成城,地方官府也怕此事曝光,不敢上报朝庭请派大兵围剿,无奈之下有人出主意请凤舞徐家出面解决此事,结果徐沫只看到了表面,没有考虑后果,替官府和豪强维护了秩序,上万村民成为无地的农户,只能依附于被豪强霸占的土地上勉强度日。由于凌云寨的数万亩良田并没有经过登记造册,成为当地官府和豪强嘴里的一块肥肉。发生了衣衫褴褛的村民拦路讨要说法,徐沫才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直深感自责,

徐沫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昨晚听了卫先生的分析,我才明白,做任何事情要先看后果,立场不同秩序和道义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有时候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可能带来严重的恶果,如果搞不清这一点,就可能出现自认的善行,却结出恶果”。

“我说呢,视使命为生命的徐家凤娇,今年仿佛变了个人,原来是因为五年前的凌云寨”。

徐沫看着管青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如果每一次正天道的结果都和凌云寨一样,还不如什么也不做。我们只看到中月使杀人越货,却不知道他们背后是什么,剿灭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一直不太积极,加上中月使一事牵涉大汉和匈奴的两国关系,稍有不慎便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神仙打架,遭殃的通常是百姓,如果解决了中月使,百姓却受了苦,不管是大汉的百姓,还是匈奴百姓,都违背了正天道的初衷”。

管陶点了点头,说道:“何止是你,卫国善行恶果的观点振聋发聩。我得仔细想想,每朝都有视规则和律法为生命的法家子弟身居要职,保证律法威严,但是问题也很突出,如何让法家所行产生善果,卫国给我留了一个难题”。管陶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咱们以正天道为目的的行动,不管是维护秩序,还是惩恶扬善都基于事情的表面,极少探究背后的因果关系,更没有考虑过后果的善恶。如果徐凤娇能够预见凌云寨的后果,一定不会去做。这也是留给华夏七星家族共同的课题。现在我很想知道墨柳听了卫国的观点做何感想,她一个人惩恶扬善的事情比我们两家加起来还要多。不要忘了卫国手上还有她的娇客信物”。说完管陶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问题够墨柳头疼一段时间,不过不用为她担心,我想作为墨家武道女统领,肯定会严守墨家代言百姓的底线,有了这个底线,她做的事情起码不太可能产生损害百姓利益的恶果。只是卫国手上的娇客信物,想想都替她头大”。管青笑了笑,接着说道:“昨晚听了卫国的话,我也有些感触,善与恶不看立场,要看结果,结果好就该去做,结果不好,就不应该做。问题是如何才能判断结果的好坏?”

“唉”,管陶叹了口气,说道:“卫国对汉匈战争本质的分析,确有道理。自汉立国,匈奴每一次南下都不是不为了城池和土地,只为抢夺物资和工匠,否则高祖不可能从白登山全身而退。如果匈奴能够得到生存延续必须的生活物资,也就失去了频繁入寇大汉的动力”。

“算了”,徐沫打断了管陶的话,说道:“这些问题一时半会也搞不清楚,以后做事多点心眼,别帮了一人,又伤了一人。至于这个问题,丢给卫国,让他去想,咱们可没有他那种天马行空的头脑。咱们还是按照他的想法,暗中查探匈奴的锈衣使者,至于怎么处理这些人,只要得到想要的情报,就放他们回去,以中航月的做事风格,暴露的锈衣使者已经失去了价值,这些人肯定会躲得越远越好。这是我能想到的善行,多一份仇怨对咱们虽然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但毕竟多一份歉疚,你们觉得是否可行?”

“不妥”,管青反对道:“如果找到锈衣使者,从他们口中得到想要情报以后,就把他们送到一个可靠的地方看管起来,等这件事完全了结,让卫国决定这些人的去留,他的想法我琢磨不透,何况他是以五龙令主的身份给我们分派了任务”。

“只能这样了”,管陶和徐沫点了点头。

管青接着说道:“咱们回去让升平驿的人回去,去燕、赵、齐用不了这么多人,不过我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

管陶点了点头,说道:“卫国太自信了,让人不安”。

徐沫回到客栈,准备收拾行装。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玄雨门主,心里一喜说道:“姬霖,你来得好快”。

“凤舞门主留言,岂敢耽搁”,姬霖笑了笑,说道:“收到你的留言,我赶了五天路,天还没亮就进了高都城,结果你却一夜未归”。

天亮以后,我赶到了高都城东十五里铺以南三里的地方,马朔、马度和赵时老爷子带的二十几位汉子已等在那里,马度一身戎装,马鞍上挂着一条长戟,一壶雕瓴箭,后背一张硬弓。马朔的马鞍上挂着一把硬弩。赵时老爷子手提一柄长刀,其他人都是短刀和硬弩,两辆马车拉着两台小型抛石机。看来他们喜欢使用弩箭和抛石机,颇有先祖赵奢的风范。

看我到来,赵老爷子是一脸的疑惑的看着我,马度问我什么事,搞得这么神秘,我让他稍安勿燥,马度颇为不满。钟离骑着驭风赶到后,说明桓温没有发现异常,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根据分工,我让钟离回去抵近监视南北货行,准备等桓温收到十五铺出事的消息后,跟踪寻找关押马月的地方。我和其他人绕过十五里铺向东而去。

不得不说钟离这样的墨者能干。根据偷听到的情报,根据时间推算,他们会走直达赵国的小道。赵氏兄弟回邯郸的时候,钟离派墨者跟了上去,两人走的就是这条小路。跟踪他们的墨者发现进入山谷向东五十里的山梁,上面建有一个山寨,赵氏兄弟进入山寨以后,没再出来。两位墨者向南绕过山寨后发现山寨东面也有一个寨门,才确定这条小路可以直通邯郸。也清楚的小路的基本情况,山谷小道东西长约一百五十里,被中间一道高100多米,宽1000多米的山梁阻断。以前单人单马可以翻过山梁进入东面的山谷直达邯郸。后来有人在山梁上开辟了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将东西两侧的山谷连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可供单马货车通行的秘密通道。二十年前,一伙盗匪占据山梁修建了山寨,扼住了咽喉要冲,收取抄近道来往邯郸与上党商客的财物。

山寨离西侧谷口大约五十里,到南北货行有八十里。如果天黑前把货物送到南北货行,赵氏兄弟昨晚应该住在山寨,今天一早从山寨出发,太阳落山前才能赶到南北货行。有了这些情报,我把拦截赵氏兄弟的地点放到了进入山谷二十里的地方,这时离赵连兄弟带领的车队差不多也有二十里的路程。这样安排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事先安排人截住他们的退路,在狭小的山谷里,兄弟两人插翅难飞。二是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

进了山谷,到了指定的地点,按照事先约定,马朔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越时和马度。马度一听跳了起来,说赵家子弟不可能出卖国家利益。老爷子的眉毛却拧成了一个川字,自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的反应在情理之中,赵奢的嫡系子孙替匈奴做事,一旦事发赵家就要承担灭门之祸,老爷子和马度自是不信。我理解他们的感受,作为赵家上一辈的长子,越时虽然远在高都,但是身为赵家人的骄傲一点没变。虽然不愿相信,但是马朔言之凿凿,老爷子不由担心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