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仙塬五兄弟(2 / 2)

沙杨点了点头。沙杨本想先找尚清、全隽和向葆说说,但是他又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光明正大,于是他也真的保持沉默。当作事先他也不知道这件事。

毕业的告别会上,每个人都很兴奋,相互之间说些互相勉励的话,凡是有过过节的同学就说些求得谅解的话,大家都表示毕业后不要断了联系,要经常联系走访。告别会上,同学们又是互赠照片,又是互留赠言。夜深了才结束。

由于前一夜睡得太迟,第二天起得也迟。将近十点了,沙杨、尚清、全隽和向葆才懒懒地起来。早饭也没吃,就整理自己的铺盖,铺盖还没有整理好,孙璋来了。孙璋催促他们赶快出发。他们也只得搁下整理铺盖的事,跟着孙璋走了。

路走熟了,感觉似乎近了。孙璋带领四个同学走到家门口,就引他们进了家门,笑得裂开了嘴地把客人来了的消息告诉他母亲,他母亲也很高兴,笑得很灿烂地让他们先去小房间休息喝茶。孙璋把他们引进小房间。今天有点特别,小房间里摆好了茶水,还有点心,能够这样摆放茶水和点心的人家是不多的,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是没有这一套用具的,也不会来这一套招待客人的。

大家在小房间的桌子边上坐下,毫无顾忌地喝起了茶水,吃起了点心。

太阳正照着屋顶,好像有一股热气在滚动。但这房子,这小房间好像并不特别热。山谷中的风顺着水渠吹进了房中。房子边的大树上,不停地响着吱嘶吱嘶吱嘶的蚻的鸣奏,这好像是五少年这次活动的前奏。

离吃中饭的时间还早,茶喝了,点心吃了,作为主人,孙璋先开场说:“三年的同窗就要结束了,或许今后就各自东西了。我觉得我们的情谊不能断,所以我邀请大家来家一聚。直说,是有结为异姓兄弟的意思。人生在世讲究的是道义,有道义才能成事。我们何不效仿刘关张结为异性兄弟?诸位意向如何?”

说完后,孙璋看着大家,等待大家的回答。但是大家都没有回答,沉默着。显然沙杨不便首先回答。尚清、全隽和向葆觉得这个问题的提出显得太突然了,事先没有思想准备。他们也都想起了秦老师找沙杨谈话的事和谈话内容,大家的心都卜通卜通地跳得厉害,就像要跳出来晒晒太阳那样。

沉默了好几分钟后,向葆终于首先回应了,他说:“老实说,我也有此意。独木不成林,单打独斗难成事,几个人团结一起才有力量。尤其是我更需要大家的帮助。”

向葆表态后,尚清沉不住气了,他觉得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他比较理性,胆子也小些。他谨慎地说:“结为兄弟,好是好,但只怕有人把我们当作搞小团体。如果是这样,就惹祸了。今天的社会与三国时代是不同的。”

沙杨觉得,自己有了同盟军。

面对尚清的犹疑和质疑,孙璋说:“在这里结拜,别人哪里知道?我们又不在脸上刻字。我们自己不说,鬼也不能知道。”

全隽虽然蔫蔫的,话语少,但是胆子特别大。他就毫无顾忌地说:“胆小办不成事。我们把结义放在心里,又不写在纸上,说在口上,怕什么?老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有几个真心真意相帮的,成不了事。”

尚清还是辩解说:“我不是胆小,我怕什么?贫农出身,父亲早去世了,没有牵挂。母亲不管我的事。你们要不要把我们的想法告诉父母,听听他们怎么说?”

孙璋毅然说:“这种事怎么可以同父母说呢?父母胆子小,连树叶掉下来都怕砸破了脑袋。”

全隽同意孙璋的意见。他说:“不同父母说,只是我们小孩子的行为。同父母说了,父母如果同意了,就要负责任;如果不同意,我们的事就泡汤了。”

尚清虽然孤立了,但是他还是觉得这事不靠谱,于是就说:“我们不要急于决定,大家都回去想想,过几天再聚一次,好吧?其实只要有心成为兄弟,何必要搞形式呢?”

孙璋好像有点恼火的样子,稍微加大了嗓门说:“你啊,就是胆小。你怕什么?在我家做的事,有祸我一个人担着。办事就要趁热打铁的。一推六二五,就好了。”

看沙杨一直没有说话,尚清特地点名沙杨。他问:“沙杨是什么态度?怎么不说话?”

沙杨一直没有发言,因为他对孙璋有过承诺。现在大家都表态了,现在尚请又点出自己的名了,再不说就没有道理了。总不说话也不是事。等了好久,沙杨终于说:“我听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我觉得还是尊重各人自己的意见为好。全隽和向葆绝对赞同搞这个仪式,无论我的态度怎样,赞同搞仪式的都是多数。所以我也不反对搞这个仪式。尚清再想想。要是还是有顾虑,那就不参加搞这个仪式,但我们认同你这个没参加搞仪式的兄弟。你也可以作我们的见证人。要是没有顾虑了,那就一起搞。”

孙璋紧接着说:“有道理,就这样吧。”

尚清犹豫了半晌,也表态要一起参加。

全隽问:“什么时候搞这个仪式?按理应该选个好日子的。”

孙璋说:“择日不如撞日,就下午吧,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结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沙杨说:“那就这样吧。”

上午的议题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吃中饭。

中饭很丰盛。孙璋的母亲把饭菜做得很精致,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做出十盘这样的饭菜真是难得。十盘菜是孙璋要求的,象征着我们的结为兄弟的事十全十美。虽然孙璋没有同父母说出自己的目的,但可以看出孙璋的父母是很看重这个儿子的,同时也体会到孙璋家传的豪侠之风。

中午吃饭,孙璋的父母都回避了,只有他们五人,所以吃得很放肆。

午饭后,没有休息,就在小房间里举行他们的仪式。沙杨一脸茫然,他不知道仪式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这仪式是谁规定的。只有全隽和孙璋知道,这都是从古小说里学来的。他们也念念有词,也磕头,也喝酒。折腾了足足一个小时。沙杨和向葆跟着做,尚清虽然有异议,但是说定了后,也是毫无异样地跟着一项一项认真地做着。

仪式结束后,沙杨开玩笑说:“这里就是兄弟厅了。结为兄弟了,大家的行为就会被关联了,所以行为要谨慎,不该做的事是不能做的。尤其要明白我们结为兄弟不同于桃园之刘关张。我们为的是日后我们可以多一些相互帮助。”

向葆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他说:“我只强调一点,那就是只求大家互帮互助,争取大家都有一个好前程。”

孙璋则无所谓地说:“算了,算了,别说高话唱高调了。兄弟就是兄弟,有事相帮有难同当。”

这样,五人总算成了异姓兄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