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2)

圆明园里的建筑和紫禁城一样,也分为内朝和外朝。外朝在圆明园的南部,正大光明殿雄踞外朝的中央,是雍正坐朝理政的地方。

正大光明殿的东侧是勤政亲贤殿,雍正经常在这里接见臣僚,批阅奏章。

该殿的后楹柱上悬挂的“为君难”匾额,系雍正御笔亲书。

“为君难”一说并不是雍正首创,出自于鲁定公问政于孔子的典故。

据《论语》上记载:定公问孔子,有没有一言兴邦的事。孔子回答说,语言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然后就提到了“为君难,为臣不易。”

孔夫子的意思是说,如果君与臣都知道自己身处不易,责任重大,谨慎言行,就能起到一言兴邦的作用。

借着融融的月色,李卫向圆明园内朝的“九州清晏”建筑群走去。

刚过了“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和后湖之间的“镂月开云”建筑群就依稀可见了。

今天正好是阴历的三月十五,又是大晴天,夜空碧蓝如洗,深邃的天幕上,一轮圆月悬挂中天,几乎看不到一闪一闪眨着眼睛的星星。

周遭的一切好像都被月桂仙子镀了一层银子般的外壳,如梦如幻,似有还无,若即若离。

李卫今天是奉诏而来,依他那么多年对雍正皇帝这位玩命工作的主子的了解,今天皇上一定有非常重要的差事交给自己。

他也没有那么多文人雅士的诗情画意、多愁善感,对眼前的绝世夜景基本上是视而不见。

可心里却一直在嘀咕着,皇上视自己为股肱亲信不假,但是今天怎么没在平常陛见的勤政亲贤殿,而是在内朝的“镂月开云”呢?

正寻思间,李卫已经到了“镂月开云”建筑群的四宜书屋。

恭候在外的小太监,一见是李卫来了,低眉顺眼地迎了上去,娘声娘气地说,“李大人,圣上已经等您多时了,请跟我来。”

李卫也不搭话,跟在小太监的身后往殿内走,但是下脚的力度明显比刚才轻了好多。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这位主子喜欢清静,从心底里厌恶喧嚷和噪声。

雍正年轻时,一到夏天,就因为雍亲王府的树上有很多知了没日没夜的聒噪不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叫“粘杆处”的机构,从事粘知了、捉蜻蜓之类的事情。

这都是李卫投到雍正门下之前的旧事了,李卫也只是听坊间有此类传闻,并不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所以心里对这件事情的真假是有疑问的。

“又玠,你来啦?”雍正放下手里的放大镜,从眼前的奏折上抬头,看了看李卫。

“是的,圣上。没有打扰到您吧?”李卫正打算跪下行礼,没想到雍正先开口了。

“不要行礼了,你我君臣之谊,又没有外人,就不要那一套繁文缛节了。”

雍正布满愁容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意,整个人看起来疲惫不堪。

“知道这四宜书屋原来叫什么吗?”雍正说这话看似考较李卫。

“臣只知道这四宜书屋是‘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之意。但是原来叫啥,恕臣无知,还真不知道。”

李卫可不敢在雍正面前糊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谎话可真不敢瞎说,态度决定一切的道理他还是十分明白的。

雍正好像早料定了李卫不知道一样,继续幽幽地说道,

“这四宜书屋原来叫牡丹台,后来扩建后统称为镂月开云了。我为什么给你提及此事呢,是因为十三年前的这个季节,圣祖曾经来过这里,当时只有朕和宝亲王陪侍在侧,我们祖孙三人聊的很开心。”

“时间不等人啊,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朕也老了,看一会奏折就乏的不行。”

李卫静静地听着雍正怀古,看着宵衣旰食的皇上身子骨越来越差,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着雍正皱着眉头半天不往下说,李卫插话道,

“皇上不必过分担心身体,你上次发密诏让我从江南找的仙人,我给您带回京城了,暂时安置在白云观里。由他给您调理身体,您一定会像以前那样龙马精神的。”

雍正听到自己这位最倚重信任的干将说出如此体己的话,心中也是莫名的感动,

“亏你还有这份心,这么多年勇于任事,不避嫌怨。朕也是一条重情重义的汉子,心里把你当知己兄弟一样看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