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唯愿此身留青史(1 / 2)

听到声音,院子里的人纷纷让出一条路来。

一个魁梧的身影缓缓走了,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虬髯汉子,走路一瘸一拐,显然腿上有伤。

“老夫常纯,是常燮的大兄。”

见到是一个年岁六十往上的老者,诸葛玄也不得不正经行礼:“在下诸葛玄,见过常公,不知常公刚才所说……”

“老夫刚才所说,就是字面意思,常氏已经投靠赵常侍了,不方便接待你等党人同志。”老者在诸葛玄面前立定,诸葛玄竟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诸葛玄本人身高将近八尺,而这老者比他还高出一尺,身材更是比诸葛玄这个文士壮上许多,头顶的太阳一照,老者的身影竟把诸葛玄笼罩住了。

“还有那个小娃娃,大言不惭,说什么他祖父当日所为是为了我常氏更进一步,呸!”常纯啐出一口:“若非老夫当年贿赂了上上下下千万多钱,我常氏等不到他常燮光宗耀祖的一天,就被满门抄斩了。”

“若真是为了我常氏的将来,当日就该把张俭抓了,交给上面,说不定如今我常氏已经出了好几个二千石了!”看样子常纯对当年的事颇为怨恨,如今提起来,还是一副须发皆张的样子,恨不得把谁吃了一样。

“若如此做,常公,岂不是让常氏自绝于天下士族?”

“天下士族?”常纯眯着眼看向诸葛玄:“诸葛玄,我问你,袁隗认中常侍袁赦归宗,与宦官称兄道弟,是不是自绝于天下士族?天下如今有哪个士族不认袁氏?还有,颍川荀氏,荀氏八龙中的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自绝于天下士族了吗?”

常纯一拂袖衣,指着诸葛玄喝道:“你们这些士族,只有对着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的时候,才会用那副趾高气昂的样子让我们不要结交宦官,不要惹你们士人,结果遇上门第比你们高的呢?一个个全成了哑巴,连个屁都不敢放!”

被一个九尺大汉这么说,诸葛玄感觉自己后背有冷汗不断冒出。

“多少小门小户被你们蒙蔽,然后被宦官们抄家灭门,然后呢?等到品评才俊,举荐贤才的时候,还是只有你们这些高门大户的子弟,等到死,我们这种人,连个县长都混不上。”说着,常纯向洛阳的方向拱了拱手:“但赵常侍不同,不久前,赵常侍就来信与我说过,我常氏虽然门第不高,但念在我们尽忠为国,一心为大汉上,只要我常氏能拿出五千万钱,也可以给我们一个二千石做做,你们呢,二百石的小吏恐怕都不愿意让出来吧!”

“投靠宦官固然可以换得高位,但这五千万钱,常公家中子弟上任之后,肯定是要想方设法赚回来的吧。”诸葛玄没理会常纯的指责,静静地说道:“一中等郡国,如泰山郡,有户八万余,人丁四十余万,常公若欲一年赚回,需从每户身上多收缴八百余钱,以算赋计,便是多七算,常公既行贪墨事,手下自然也要喂饱,一州刺史也需打点,除去一郡太守每年二千石俸禄,约合一户多缴十二算,一户人丁不过五六人,常公一下子加了两倍赋税啊。”

“玄,不愿与常公争论党人与宦官谁对谁错,但对一郡百姓来说,党人,总好过宦官吧?”诸葛玄缓缓迎上了常纯的目光,继续说道:“常公,可曾听说过宦官兄弟戏杀太守之女的事?或者赵常侍老家就在安平,常公不会不知道找赵常侍的族人在安平是如何横行乡里的吧?”

“那又如何?”常纯依然底气十足:“你们自有你们那一套大义的说法,所谓天下,所谓万民,老夫却不在乎什么天下,什么万民,老夫只在乎常氏,只在乎家族延续,你们那一套大义的说法,不也是身居高位、家族繁盛之后,才拿出来的吗?”

诸葛玄点点头:“诚如常公所说,但我等士族却明白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天下安定,家族才能存身,民众安乐,我等才能稳居高位,天下的兴衰,汉室的兴衰,也关乎我等家族的兴衰,玄希望常公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常纯冷笑一声:“诡辩,方才差点被你带歪了。老夫话已经说完了,老夫这辈子还没食过汉禄,所以也别拿什么汉室兴衰来跟老夫诡辩,既然跟你说了,我常氏已经投靠了赵常侍,你也就不要想着劝老夫回头什么了。常奕的遗骨,可以埋到常氏的墓园之中,放到他祖父旁边即可,那里本来是留给常燮的,可惜,死了连尸体都找不到了,常奕的旁边,老夫会给常青这小子也留一个位置的,希望这小子跟着你们士人,下场能比他祖父好一点吧。”

说完,常纯扭头退回了族人之中,诸葛玄有心追上去再说些什么,却被一开始那两个老者拦住,他们二人还是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挡在诸葛玄身前。

一直躲在后面的常青这时突然抢上前来,扑通一声跪在了这些族人面前,行起了叩拜大礼。

行完礼,常青跪着向屋内大喊道:“小子常青,拜谢伯祖留冢之恩,然青之所愿,非死后有容身之所,青所求者,乃是死后能名留于青史,今日伯祖为青留冢,他日,青于青史之上,为伯祖留名!”

我这个子弟……

诸葛玄看着跪在地上的常青,暗暗叹了口气,小小年纪就有了这样的志向,总感觉后半辈子要多多操劳了。

常青这边吼完,屋内并无回应,院内的大人们也全都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常青立时觉得脸皮发烫,有些尴尬和害羞了起来。

这时,诸葛玄走到他身边,拍了拍常青的肩膀,柔声说道:“弟子有如此志向,为师者不能不做表示。”

说完,诸葛玄把自己一直带在身边的佩剑解下来,放到常青手里:“阿青,这柄剑是我在关中游历时所得,剑身上有古篆铭文,曰:持正,如今我把这柄剑送给你,望你记住今日所说,将来所行也能不负今日之言。”

常青接过剑,又重重地向着诸葛玄磕了个头:“弟子谨记老师教诲!”

师徒二人相视一笑,不再与院子里的常氏族人多说废话,问清了常氏墓园的位置,二人出得庄园,径直就往墓园去了。

来到墓园之中,诸葛玄借来两把铁锹,就和常青亲力亲为,挖起了墓穴,一直折腾到黄昏之时,总算是把常奕的棺椁安放好,又把土回填好。

天色渐晚,诸葛玄和常青之前也没准备墓碑,一时之间在周围也找不到合适的匠人,诸葛玄便打算带着常青先去平原县城里住下,明天再找人帮忙刻碑。

还没出墓园,二人就看到杨志赶着一辆牛车,驮着一块石碑过来。

走近之后,杨志向二人一拱手,说道:“青少君,诸葛先生,老主人托我将这块墓碑给你们送来,还让我带句话给青少君。”

常青看着做工精美的石碑,点点头。

“青少君,老主人是这么说的,平原常氏受不起小娃娃这么大的恩,常燮也早就不算是平原常氏的子弟了。”杨志说完,又从怀里掏出几份帛书来:“还有这个,青少君,这也是老主人让我交给你的,说这是青少君应得的那一份常氏的家产,老主人说,把这个交给你之后,青少君从此再与常氏没有瓜葛。”

常青接过帛书一看,是两座马场的转让文书还有平原国相和上谷太守加了印信的担保书。

常青原本还以为常纯看不上自己呢,结果没想到老头子嘴上说的硬,实际做起来还挺讲亲情,东汉末年的老傲娇,也是让常青有些忍俊不禁。

常青将帛书收好,又和诸葛玄、杨志一起把常奕的墓碑立好,这才在墓前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穿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孝服,又为自己的父亲做了一场祭祀。

回去的路上,看着一直欲言又止的杨志,常青忍不住问道:“杨伯,可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