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历史回顾——“绞杀之战”(下)(2 / 2)

这一战,拓跋怀干带着少数亲兵撤离返回哈林城;

这一战,齐道彦惨胜带着残剩的士兵向中线退去;

中线战场贺兰城的防御:

东线战场行军总管李显忠道打着宪皇帝的大纛,率领着原东线主力前往贺兰城进行驻守,在这之前中线战场行军总管已命令所部令狐乙前往绥阳城和天泉城的交汇点偏东100里处筑城扎营,三方形成了稳固的支撑之势,奉诚可汗急速命令对绥阳城和天泉城展开全力的进攻,同时派出多支小股部队对城外筑城扎营的令狐乙进行袭击,使其不能完全筑城。这种袭扰使得令狐乙一方面需防备其突然进攻,一方面还要保护其筑好的城池,这种两难的境遇,使其决定先以多层防备为主,筑城次之,保存好其战力。

当东线战场行军总管李显忠道在贺兰城筑城的消息传到令狐乙处时,他知道之后的战场将会转至贺兰城处,东线战场行军总管李显忠道为了确保贺兰城万无一失,遂决定依靠西部迁来的百姓和贺兰城附近百姓围绕着贺兰城修筑多处堡垒,在贺兰城至绥阳城和天泉城的通道中,形成了一条西窄东宽的通道,人们称为“贺绥天道”,现今人们在通道出口处两侧高地筑城(即:绥阳城和天泉城),但未在通道中筑城或筑关,主要原因是在夏季雨水来临时,这一通道会成为天泉河的另一条支流,长期以来有人提出在关口筑城可抵百万雄兵,但由于雨水、地势、水流走向等原因未能实施。

贺兰城外一片繁忙景象,绥阳城和天泉城外一片废墟和尸骨、断剑和残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近在数百里的三座城池,可以看到同样的青山、可以饮着同样的天泉河水、可以看着同样的明月,但三座城池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城中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结局……

数月后,绥阳城和天泉城主将率领剩余军士在令狐乙的协助下退回贺兰城,当东线战场行军总管李显忠看到绥阳城和天泉城主将及军士的军装、武器和骨瘦如柴的他们时,他知道他们已经尽力了,他们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

接下来,该到贺兰城了……

当奉诚可汗攻下绥阳城和天泉城后,前往城内查看,城内府库空无一物,亦无一活物。引后世记载:“好米尽吃茶纸,茶纸吃完以后,就杀马而食,马被杀完后,复捕鸟雀和掘地抓鼠而食”;他看到城内有的士兵的刀剑已无刀刃、看到城内士兵头发完全脱落、看到有的士兵只剩下三、四颗牙齿尚存……

奉诚可汗下令“焚城,整军。即日兵锋直抵贺兰城……”

贺兰城保卫战开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