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不信任”自由穿梭,新一轮备战(1 / 2)

南方宪皇帝二十年,北方奉诚可汗三十六年,夏,南北双方的最高统治者相继去世。

南方孝皇帝登基,次年为孝皇帝元年。北方昭明可汗继位,次年为昭明可汗元年。

继位之初的两方最高统治者,依然尚未展现出激进且刚愎的一面。除了两方在蓄积力量之外,其余一切都表现的与之前类似或一致。这一阶段,双方不断派遣使者往复于两方的王之驻地,表面上是为加强协作与信任,同时也在暗地里不断探听对方的政策走向及战争可能。

时间在流逝中,双方依然保持着某种克制及自我控制……但这一切不是按照理想和逻辑进行的……

北方的反抗:奉诚可汗以文明可汗之弟继承汗位,当时文明可汗(共四子三女,其中长子与次子为争夺汗位,二人均被废黜,史称“二子夺嫡”;三子后被立储,四子早夭)三子年幼,由于文明可汗在最后几年深感南北双方战事不可避免,遂最终决定由其弟继承汗位,但要善待其子妥欢帖木儿,文明可汗未提及其弟之后的继承人为其子,是因为他更清楚一旦提及,也许妥欢帖木儿会于某个时间被“意外”—死亡,王权的斗争从来都不是含蓄且和平的,而是直接且暴力的。

奉诚可汗当着文明可汗和诸位首领发誓,定会带领草原走向强大与繁荣,也定会善待侄子妥欢帖木儿。奉诚可汗对于文明可汗之子妥欢帖木儿做到了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他将妥欢帖木儿带在身边,与自己亲生儿子一样照顾,并传授他有关草原地理、战争、统帅、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在“亲军之战”“囚龙之战”“绞杀之战”中,奉诚可汗不论形势如何严峻,依然对其进行教导与保护。

有人议论说:奉诚可汗将妥欢帖木儿带在身边是为了防止图谋不轨之人裹挟其争夺汗位。

也有人议论说:奉诚可汗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汗位,而不让妥欢帖木儿远离自己视线,是一种变相的“囚禁”。

还有人说:妥欢帖木儿已经被杀,现在在奉诚可汗身边的是其亲生儿子,只是未有人敢提出质疑。

………

种种说法,真与假、虚与实、骗与演……究竟是为何种?或许只有奉诚可汗知道,也或许连他自己也无法确定。但我有理由相信,在那些阴谋论之外,一定或许还存在着一种对长兄的诺言,对长兄照顾自己感恩之情。他将妥欢帖木儿带在身边,或许更多的可以保护他的安全,因为奉诚可汗作为最高统治者,也许他无意的表达或无表达,就会有善于揣度心思之人会处置妥欢帖木儿。他只想完成对长兄的承诺,他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也许被误解、被污蔑、被嘲讽……他不在意,他要的不是好的评价或坏的评价,而是护妥欢帖木儿周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