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叙事创新28(2 / 2)

可在《文艺报》的评论文章出现后的新一期,他们居然也发了一篇为《少年派》“正名”的文章。

盛赞了一番《少年派》的叙事手法后,又夸了一通作者陈家林,还特地说明了他们刊登的评论文章,都是撰稿人的投稿,他们的编辑部仅做了一点修改。

说白了,就是对之前的“批评”进行撇清。

要是陈家林能看见,肯定知道,这就是后世的:“以上言论仅代表嘉宾的个人观点,与本台无关!”

没错!

这是真狗!

却又让人无可奈何。

不过,《文学报》的确是懂“搞事情、转移视线”的。

它们在最后,特地提出一个疑问:作者陈家林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拥有这种巧思和文笔的作者,之前从未听说?

的确,一上来就出长篇的新人,国内文坛真没见过。

而且,这长篇还写得这么精彩,直接更新了一种叙事手法,成为一本面向全国读者的大型文学期刊的刊头文章。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作者应该是某位作家的化名。

又或者是某位学者,在文学领域深耕多年却从没出过作品,终于经过多年的呕心沥血才终于写就这么一篇精彩小说。

总而言之,这让所有人都对“陈家林”充满了好奇,以及关注。

陈世聪也是其中之一。

他在最新一期《小说月报》出来的当天,就先于他们《燕京文学》编辑部的所有人,霸占在手里读了起来。

一口气将《少年派》的下篇看完,他沉默了许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怪不得呢……”

随着脑子里“派的两个故事”不断进行碰撞、融合,他终于缓过神来,轻轻的吐了一口气。

尽管之前他对《少年派》不以为然,可是到了这一刻,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走眼了。

这个故事可真是精彩绝伦,彻底刷新了他的认知。

原来故事可以这样写!

原来之前的童话里居然暗藏着如此血腥!

这个作者真是厉害!

陈世聪一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张雪山和他说,《小说月报》的主编郑法青会让他们统一回答,等看完了《少年派》再来说话。

这不就是应该等看完了再来说话么?

这个反转可真够厉害的,完全让人无话可说。

陈世聪甚至感觉自己好像被作者牵着鼻子玩了一圈……

嗯,可是仔细想想,却又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不是分上下两篇刊载,一口气读完,这应该是个很好很好的作品。

但是正因为一分为二了,还隔了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少年派》的上篇才会让人觉得不行,直到看了下篇才知道它很行。

摇了摇头,陈世聪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无比强烈的念头:“这个陈家林很厉害啊,这样的作家,一定要向他约稿,让他到《燕京文学》来发表作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