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其来有因46(1 / 2)

“你和我说说,《少年派》这个故事是怎么想出来的?怎么想出了个这么有意思的故事?”

“你的这个叙事替换是怎么想出来的?以前试过这么写吗?”

“《少年派》真的是你的第一部作品吗?一来就写长篇,你真的可以啊……”

……

甄大山这人很健谈,也很热情,性格中有一股子豪爽和自来熟的东西,冲着陈家林就是一通说。

陈家林只能一一回答了。

甄大山又问:“你最近有什么新作品吗?”

“有的。”

陈家林想了想,点点头:“一篇长篇小说,应该就要发了,在《小说月报》上。

另外还有两篇短篇,一篇给了《小说月报》,另一篇给了《燕京文学》。

至于什么时候能发,还不确定。”

陈世聪和马景海虽然都说把稿子拿回去后,尽量说服编辑部在新一期就发,可这种事情谁也不能百分之一百的肯定。

有时候意外特别多,例如有什么敏感问题,又或者主编觉得不行之类,甚至于版面不足,反正随便一个原因都可能把稿子压下去。

所以陈家林只能这么说,没把话说死。

“一个长篇,两个短篇?”

甄大山一脸的惊讶,有点被吓到了。

这才多久时间啊,距离《少年派》上下两篇在《小说月报》发表,满打满算就两个月吧,陈家林居然又捣鼓出一个长篇、两个短篇。

这是什么样的创作速度?

都不能说是高速了,简直超速好吗?

要是换在别的作家身上,有些写得慢的,搞个短篇都要一两个月。

写出来以后逐字逐句的修改,甚至推到重来。

这么所谓的慢慢打磨,直到完稿投稿,根本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去。

就甄大山自己来说,让他一朝闻名天下知的短篇小说《取经》,他花了二十多天才创作出来。

之后,还在《河北文艺》小说编辑萧杰的指点下,经过了修改和打磨,才总算成文。

这已经算是很快的了。

可现在听了陈家林的话,甄大山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又是一个长篇要发表,还是《小说月报》这样的大型文学期刊。

另外还有两篇,一篇《小说月报》,一篇《燕京文学》,《燕京文学》的名气在国内一众文学期刊中,甚至比《小说月报》还大。

能让这两家采用的稿子,只能说明这三篇小说的质量应该很高……

所以,陈家林这算是写得又好又高产了,对于同样写作的甄大山来说,实在有点被“震惊”到。

“家林啊,那你的新小说,写的都是什么样的故事?”

甄大山没说话,倒是旁边的张老师问了一句。

自从知道陈家林就是“陈家林”以后,张老师和李老师就一直在旁边听着陈家林和甄大山对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