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小山村的难题34(1 / 2)

我和晓雯没有停下来一直向东,我们路过了盐田港、路过了大梅沙、路过了小梅沙。我和晓雯来到了一个很小的沙滩。

这里是溪涌。溪涌是一个小山村,靠近海边,在海边有个沙滩,没有名字。

上次来这里是和村长见面。

有一个朋友,很在之前在这里有一栋农民房,三层半。怎么还有半层呢。她喜欢大露台,所以房子的第三层只盖了一半,只有一个室内楼梯和一间卧房。其余的部分作为露台留着。

装修的时候三楼的房间改装成了茶室,有朋友来的时候就在这里喝茶。

早期的打算是在外面的露台,搭一个玻璃屋,深圳的蚊子特别多,在玻璃屋里既是室内,也是露天,夏天可以看空调降温,冬天可以加个暖炉,其实深圳的对她也不会太冷。这样就可以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远山近海,一边畅谈古今事,一边闲话风月情,确实是难得的地方。我当时也觉得特别好。如果父母来深圳,可以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最可惜是她后来放弃了。因为离市区远,加上朋友夫妇两个都不会开车,最初的兴致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小楼依然等春风,

怎奈春风抚桃红,

桃花三月初现怀,

小楼不见古人来。

溪涌的发展规划一直没有定下来。

确实有点尴尬,村长也是咨询了一些城市发展的专家,最后都没有拿出最佳方案。

深圳早期的发展就是农业变工业,全深圳都在搞工业区,各区各街道在搞工业区,村子里也都有大大小小的工业区,溪涌当然也不例外。

后来一轮大发展是随着房地产的热度,都在搞房地产开发。对于一些位置好的工业区进行改造。

一部分工业区改成了商业住宅区,自然是地价大涨、房价大涨。一部分因为国土规划“图则”明文规定,不能改变工业用地的用途,发展商们搞出了“工改工”的花式旧改,就是工业区改工业区。工业区升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幅度提高容积率,老工业区都是不超过四层的低矮厂房,有些甚至只有一层的简易敞篷。这些容积率都在2以下。工改工之后能达到5以上。建设高层的工业厂房,其实大部分都可以用于做写字楼。另外还可以申请建设配套的公寓楼,对外销售。总之是花样频出,有巨大的利益驱使,自然有人抢着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