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进棚录制(求追读)73(2 / 2)

而高园只是默默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她在悄悄地观察沈浪。

这张脸,也太TM帅了。

如果拍出来?

此时,她已经在脑海中将沈浪摆了一百个姿势。

好像每个角度都好看。

无死角。

接着,几人先后走进百花录音棚的大门,沈浪没跟高园多做交流。

他这个人,很庸俗,是个颜控。

一看脸,二看腿,三看尺寸。

高园虽然也是一个小美女,但哪哪都不在他的审美点。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空旷的停车场,目测至少上千平方,空地上零零散散的停着一些小货车、皮卡、面包车,以及为数不多的轿车。

货车、皮卡应该是拉货的车,百花录音棚是燕京音响器材厂的附属单位。

这里既是录音棚,也是器材厂总部。

80年代,器材厂生意很好,燕京音响器材厂跟羊城太平洋影音公司、申海华夏唱片社是国内最大的几家盒带生产企业。

彼时,公司效益特别好,所以,燕京音响器材厂才委托国外声学专家设计了百花录音棚。

从建筑设计的声学处理,到录音器材设备等等,一应设施全部对标国际主流水准。

十二年过去,百花仍然是国内最好的录音棚之一。

如果只论面积,百花是亚洲第一棚。

推开那扇老式红漆木框玻璃门,几人正式踏入百花录音棚内部。

此刻,王磊已经打开肩上那台索尼DVW-970P摄录一体机,在上台阶的时候,他走得特别稳。

不稳不行啊。

他肩上扛着的这台索尼摄录一体机,机器本体三十多万,镜头、配件另算,比他的命还贵,如果摔坏了,赔都赔不起。

这么贵的设备,陈建添当然不可能买,这台刚刚发布的索尼专业摄像机是租来的。

押金十万,单租700块一天,包月打折,1.5万块一个月。

耗材费用(录像带)自理。

拐过两道门,沈浪几人来到录音棚内部。

百花录音棚有大小两个房间,一楼的大房间大概200多平米,专门用来录制管弦乐、器乐等。

大房间的形状跟普通家用客厅不一样,它是那种不规整的多边形,墙体和天花板都是凹凹凸凸的不规则形状。

那些凹凸不平的玩意叫扩散体,是专门改进声场扩散性能的材料。

很多古典乐的录制都会放在这里,不单单是燕京乐团,一些港台乐团,以及港台歌手专辑里的管弦乐部分也会来这里。

因为除了声学处理专业,百花录音棚的房间也足够大,上百人建制的乐团都随便坐。

大房间隔壁是一间小房间,大概20多平方,那里是录制人声的地方。

“浪哥。”

“浪哥。”

看到沈浪来了,轮回乐队的人纷纷回头喊道。

“煦哥,早,桐哥,早……阿锋,早。”

一圈招呼打完,沈浪来到焦全捷和老歌身边,他们刚刚正在调试运过来的爵士鼓。

“杰哥,老歌,鼓调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调好了。”

老歌拍了拍手:“小焦,你先打一段《我相信》看看。”

“OK!”

焦全捷比划了一个手势,脸上也洋溢着几分自信,跟两个前相比,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又进步了。

而且进步很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