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孤僻9(1 / 2)

我的感情事

我的感情一定是丰富的,内敛的。我从幼儿园就对小朋友,叫梦圆圆的可爱女生,有了好感。小学倒也没啥好说的,后来就是和我的初恋,相遇相识相知到相望,相忘......

我的这些事倒是写了很多我的情事了;我不否认什么我与秋风皆过客;但是我也不能抹去出现在我生命里,给过我鼓励的女孩子们!

特别是在我最需要“特别关心”的时候。

说起来,其实像我这种人:

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些特别关注

我总是需要一些特别关注

不一定是要实质性的帮助

而是关注本身存在着的,使我感受到的一种“被在乎”。

如果有人能时不时的给我创造这样的一种感觉。那么这就是我的极大的幸福了,就会对我的人格造成征服。

当然,其实和我们这种敏感的人打交道,很简单——你给与一点恰如其分的特别关心即可,使我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暖意,即使仅是短暂一瞥,就足以使我兴奋不已。

但是和我们这种敏感的人打交道也是很难得——你往往掌握不好这个“恰如其分”的度;也就是对我来说,我的内心活动是:往往是你的关心多了——到显得啰嗦,进一步倒是显得我的软弱了。

或者是你的关心、帮助,倒使我感受到一种控制欲;促使我更想逃离。

好像对付我们这种人——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不是“束缚”,不是控制,不是各种各样的“驭人之术”。

而是靠你的品行你的德行你的为行;靠你的人格魅力来征服我!

和我们这种人交往建立的基础是:你有人格魅力;在你有了吸引到我的人格魅力的基础上,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

反过来也是说,我这种人啊,有点贱,或是很贱!当你吸引我的时候,上述这一逻辑才存在;当你没有吸引我的地方的时候:你对我再好,我也不会动心。

不存在不可知论,只存在学艺不精。

高中当“坏学生”的时候,我和一位和我有着相似底色的“坏学生”,华子同学;我俩都是孤僻的人。整日待在一起;我们干啥都一起。

那时候我们像是“报团取暖”的关系,真正的患难之交。虽然至今已是多年不再联系——朋友有时候是阶段性的。

但是我也不能忘记那时候我俩干过的所有蠢事。

因此:与人交往,就没有真正孤僻的、难以接近的人——只是你的方法有误;你看不见看不清对方真正想要什么,而仅仅是想当然的,靠自己的想法来给对方提供什么。

你说,这样好累哦,我与人结交本来就是想的放松心情,但是要是按照你的这些逻辑来思考别人,那我还结交个屁啊!

是的,我无法反驳;但是有个道理是这样说的:做任何的事情,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难的不是做,而是做好。

与人结交便是这样:难的不是点头之交泛泛之交,不是见了面能打个招呼,知道对方叫啥。

难的是“生死之交”,是过命的交情,是这样的程度。

而你与对方结交的程度(感情的深度),就决定了这一过程的难度。

而你与对方结交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对方的兴趣度。

我从小到大是没有朋友的——因为我太虚伪。

怎么说?大致到高中,甚至直到现在之前——我都不能做自己,我都不能与人交心;我只是扮演一个又一个的角色,戴过一个又一个的面具。

不敢交心,不敢展现真正自我——这大概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一表现吧。

你不敢和一个“骗子”深交,一个连自己都欺骗的骗子是没有朋友的。

我想起来一个笑话:一天,一个政客、一个哲学家和一个骗子在一起讨论谁是最大的骗子。

政客说:“我是最大的骗子,因为我能让人相信我会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但实际上我只在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哲学家说:“不,我才是最大的骗子,因为我能用复杂的逻辑和抽象的概念迷惑人们,让他们觉得我知道一切,但实际上我也许什么都不知道。”

骗子听了,微笑着说:“你们都错了,我才是最大的骗子。”

政客和哲学家都好奇地问:“为什么?”

骗子回答道:“因为我能让你们相信我不是骗子。”

哈哈;我们都说,政客是最有欺骗性的一种角色;政客存在的基础是权力;封建时期权力最大的人是皇帝。

皇帝是位高权重的“大骗子”也正因如此,皇帝自称“寡人”:一方面皇帝没有朋友;另一方面,寡人也是谦称的“寡德之人”——事实倒是如此。

真诚是人可贵的品质。

忘不了媛媛对我的好;对我们“特别关心”;那时候他是学妹,初次见面,是因为借书。那时候她看着我哈哈笑;觉得我这个人奇怪,但却可爱。

而后我们开启了好几年的“长跑”。

那时候我们是:相互追求。

我们是彼此聊天最热切的好友;她的感情上的问题也来找我出谋划策;如今看来,倒有些给我创造“竞争”的意思。

再后来也曾对我表白;可是我呢?一如既往地做了懦夫,倒是吊着她。害。

再后来我们一起吃饭——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和女生一起吃饭,便是同她一起。

再后来我们依然保持着相互联系。

哎!人有着的时候是从不珍惜的。

我从不珍惜她对我的好,倒是总觉得理所应当。

再后来她复读,我们也是断了联系。

可是多年以前的我总是做不到真诚对人,真诚对己。所以我是没有朋友的。

所以我也单身,所以我也无法和女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认为和我作对的冤家,

内心和外外貌都美好绝顶

我遭她嫌弃是咎由自取

折磨我是爱神的专政

我既已折磨与这种痴想

加之身心也被牢牢缚定

你的鄙夷为我指明道路……

也正因为我友谊的稀缺,所以我总是忘不了对我好的人。

后来与阿月同学,小刘同学打电话;先给阿月同学打的,而后互道晚安挂断后又给小刘同学打过去;也是如上流程。

第二天我才知道她俩一个宿舍。

哈哈哈,那时候倒是颇像方鸿渐先生在回国游轮上,与苏小姐和鲍小姐的流连。

任:那时候我调戏她,我对她凌空飞吻

她说,你干嘛

我说,对不起,职业病

她说:你职业是和女生亲嘴?

答:我的职业是流氓。

再流氓的恐怕就是那时候我曾经拍了小陈同学的屁股,倒是也建立在了我的“个人魅力”的基础上?

哈哈哈,有够流氓了。

我抑郁的时候;在我离校之前,我始终记得两位和我关系要好的同学;月与刘;教室只有我们三人;她俩嬉戏打闹,丝毫不注意到坐在后面角落里,心里难受的我。那个感觉我至今难忘:我是真正的脱离了,无法融入到“班级”这个群体了;我无法与她俩建立联系了——孤寂感!

也就是我和她们这么接近,我们却也不会说一句话,也不能对我表现出一点关心——这是我当时想的。

也正是这一点,也正是连我的朋友都不能“在乎”我;那时候我崩溃了。

“如果人不能从他的监狱中解

放出来和打碎这一监狱,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

式,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

我一直处于一种“观察者”的视角,倒不全是我自视清高,倒也是因为我无法融入;很多时候我又不能真正的不受他人影响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他个人的天地忽从世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离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魂,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人家的天地他进不去;而他的天地又是谁都能随时进来!”

人家的世界我进不去,倒是人家谁都能进到我的世界,对比出我的失败,我无法融入的失败,我摆脱不了孤独监禁的完全失败!

而后我离校了。

我不能忘记几位女生对我的鼓励——这种恰如其分的特别关心。

当然;也是她俩;还有小陈同学;后来联系我,对我表达了一些“特别关心”。

小陈同学对我说: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别想太多,像从前一样

打起精神来!

你在思想中死循环。

小刘同学对我说: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早点睡吧

别瞎想了

那段时间和阿月同学聊的很多;即使她学习很累,即使她也只能偷偷的用手机和我联系。

“生活还有许多美好,希望你早日康复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加油!”

“别干傻事了,这个世界上比你痛苦的人多了”

“野心太大,能力太小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你是不是在逃避些什么,单纯想旅游

早点休息吧......”

如果回想起来,其实,我的家庭我的亲情是我能融入的,是能不断给我能量的;可是矛盾在于:我不能总是在家,我需要到学校,我需要融入“同学关系”;然而当这么多年以来的,无法融入;到高中的“完全”格格不入。

这就是所谓的,我不能和同学,和我关系要好的同学建立这样那样的联联系;我感到一种无能为力,面对人际关系时的无能为力。

主要是钻牛角尖;和自己过不去,不放过自己!

我的抑郁怕是就来源于此。

再加上我对学校的厌恶不断的加深,终究达到了:因为讨厌学校而讨厌学习;学校往往是以控制来控制。

所以学校这样的环境也成了我无法融入的了:你不能融入使你感到难受的环境。

而我的性格又不允许我遭受这样的控制。

触摸自然的生灵,是对他天性的违背。

自然地野生动物是不可能自己进到笼子里的,不可能任人观赏的。他不会劝说自己:进到笼子里,就是公务员了,就吃喝不愁了,就有铁饭碗了。

小时候我们农村的野物,譬如野鸡,野兔;农民常常会在开垦土地的时候抓住几只幼崽。我也养过,但是无一养活的。

那时候我不解,明明为他提供的生活环境这么好,比野外好得多,又安全又舒适。我问我父亲:为啥养不活呢?

父亲说,野物气性大,自己把自己气死了。

其实现在我才明白:驯化不是一朝一夕的,驯化家禽家畜是几千年的努力,不可能在我手上就驯化得了它。

更何况,它需要的压根就不是吃喝不愁的金笼子——马奇诺防线呢?

监禁桀骜不驯的人,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做出困兽之斗。

学校监禁我,我的孤独感监禁着我。

于是我作困兽之斗!不自由毋宁死的困兽之斗。

抑郁者自杀,大抵是:他摆脱不了孤独对他的监禁,故而以死明志。

我倒是还没有被监禁到如此程度,我只是换了环境。

我的牢笼还没有稳固到可以把我关住!有些鸟你是关不住的!

那时候我在家;那时候我和外祖父耕种后院土地;那段时间我当农民。

以及后来的旅游.......

大学以后,或许是因为我的特立独行?还是我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闷骚气质?

说起来相由心生,气质也是来自于你的内心,建立于你的一切元素的基础上。你是什么人,你就有什么样的气质;你有什么样的气质,倒是又反作用于你要成为什么人。

譬如我的“孤寂”,我的“高冷”,一方面是因为一直以来我很少融入“集体”,另一方面我却总是孤独的,所以形成了这样的气质类型——疏离感。

而我形成了的这种气质,又在最开始组织了很多人想要了解我的热情——也就是我以我的冷漠的外表,浇灭了别人靠近我的热心。

虽然内心也是渴望;哈哈哈,可望而不可即啊!

但是还有这样一句话呢:你越是害怕与众不同,你便愈是不容易交到朋友;被喜欢与否,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真因为有人讨厌你,所以才有人喜欢你......

这就是所谓的“不放初心,方得始终”:你内心坚持这样的一种形式标准,这就是你的原则;偶尔你可以因为一些原因,使得原则兼容一下某件事;但是已经确立的原则,你思想的最底层逻辑——不能改变。

外圆内方是什么?就是内心的底层逻辑是方的,是不变的;变得只是因为你顶层逻辑而产生的行为的形式!

什么人最讨厌?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而是见人做人事,见鬼做鬼事,表里不一的,没有原则的人。

其实这样说起来,对他们好像有点不公平哦,因为人的行为总是受其思维的底层逻辑(原则)的指导,所以好像不存在没有原则的人;那么我更正:有些人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有些人的原则就是一直在变的原则。

没有原则的人,往小了说就是小人;往大了讲,就会形成汉奸。

说起来中国的汉奸日伪好像都多于侵华日军的数量,大概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底色是圆滑;但是科学的圆滑该是“外圆内方”;而后来教育的缺失(战乱饥荒),导致了家庭教育道德教育有所缺失,所以出现了一大批以“没有原则为原则”的人。

大学以来,倒是不断出现欣赏我的人。

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圈内朋友。

但是通过一直以来的,我的行为来看:我好像需要的仅仅是那样的“特别关心”其本身,而非以关心我而做的事。

很多人看见我是眼前一亮的!好像我这种人在社会上越来越罕见!

有些人会目不转睛的望着我出神,道理也很简单:你见到了罕物。

一个人类文明社会的罕物,一个穿着衣服的野物,一个不入世俗的稀物。

当然我在一些人的眼里也是“怪物”,哈哈哈,这就是一体两面嘛;有人因此欣赏你,有人因此鄙夷你。

大致如此吧。

这些年我已经见过了太多的美女;也见证了太多美女的堕落了。我羡慕他们的美丽;我称赞他们的美丽!

但是我也不禁思考:美貌是天赋,是天赋的礼物;但若你不能捍卫它,他便成了上天的惩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