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上兵伐谋52(1 / 2)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

现在敌人的最虚弱的地方在哪里?

必然就是距离关中最近,仅有一条大河阻绝的河东。

而且,河东盆地相比起函谷、蓝田,地势都要平坦许多,最适合董卓麾下的骑兵发挥。

以己之锋芒,刺敌之软穴,这就是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方法!

“河东虽有十万兵马,但大都是匈奴骑士和河东群寇。论精锐,怕是远远比不过袁绍、袁术麾下的乡勇武士。”

“而且,河东地形孤立,不与中原相通,就算是从河北派兵,也是道路艰难,难以得到支援。”

河东,还有河东北面的晋阳,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本就与关中一体。

关中与河东的联系,甚至比关中和洛阳的联系还要紧密。

通往河东的渡口,比如夏阳、龙门、蒲津,这些渡口的水流远远要比大河、渭水汇流之后的渡口更加平缓。

河水平缓,就意味着易于用兵,行动方便。

相比于东面过函谷,南面通武关,前往河东无疑是对己方最有利的布置。

而且,河东,就好像是山川大河以鬼斧神工之势雕琢的一块天然战场。

西有大河,北有吕梁,南有王屋,东有太行!

地形的封闭,意味着一旦在河东作战失败,必然是最恐怖的兵败如山倒,连喘息的时机,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无论是刘协还是董卓,都将河东视作对己方战事最为有利的战场。

“如此,便定下此战基调。在河东方向进攻,而驻守函谷、武关的军队则采用守势!”

董卓此刻决定了战略。

见状,即便是董旻,也不敢在此事上忤逆董卓,只得悻悻低头。

就在董卓准备进行战术上的议题,比如调动兵马、任命将领时,刘协的声音再次响起。

“太师,庙算能够做到的,并不止这些。”

这下,便是董卓都微微有些惊异,看向刘协的眼神中有股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惊喜。

“孙武曾经说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能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真正最上等的方式,应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句话,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是真正以实际行为,给后世上了生动的一课。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刘协指出敌军最大的弱点——

“虽为盟军,实则各怀鬼胎。”

“袁绍、袁术兄弟二人之间的龌龊已为天下所知,现在又如何能够合力攻伐?”

“于夫罗、韩暹、李乐,皆不过散兵游勇,又如何能够如臂使指,齐心协力?”

刘协的话惹得众将,特别是曾经参与了第一次联军讨董之战的将领都深以为然。

联军虽然势众,却缺少统一的指挥。

甚至,还闹出袁术克扣自己部下孙坚粮草辎重的闹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