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问世间,可有人注定高高在上75(1 / 2)

金乌破晓。

新的一天开始了。

铸星从医馆后区的小床上睁开了眼睛。

铸星身躯在回到医馆后立刻进入了深度休眠,修复一晚上的疲惫与创伤。

但是数据网络中,铸星阴神却忙活了到了天明,并未休息。

凌晨从箕水处得的秘钥相关信息,虽然铸星当时表露出了未被告知前置条件的不悦,但实际上,所有前置条件知识,铸星都已满足。

感谢“穷奇”朱元的数据馈赠,为铸星带来了足够详细的一组“灵根”数据。

不过,在“天目”注释下,太多数据操作不能实行,只能阅读已有知识数据。

就在此时,深潜入虚境的“禹”上浮到数据网络,铸星为其送上早上的问候,以及对进度的敦促。

“早,“禹”,希望早上起来有好消息。”

在铸星被迫只能不断研读知识的时间里,“禹”一直用算法编织着在“天目”注视下,依旧自如活动的术式。

如今,也算是成功了。

“嵌入“天目”的算法已经编织成功,预计峰值可承受17.8倍当前算力下的“天目”的监测力度。”

铸星一刻赖床的想法都没有,直接起床,并夸赞了“禹”的成果:

“好消息!终于不用在“天目”下畏手畏脚了,束手束脚的滋味可不好受。”

铸星迫不及待地加载了“禹”新开发的术式:“深水顽石”。

略作尝试,铸星即明白了“深水顽石”的原理,通过跟踪模拟“天目”的数据抓取模式,通过多重数据伪装,将局部空间改造成“天目”逻辑中的垃圾数据堆。

恩,颇有些“旧印”的原理,将自己伪装成一坨屎。。。

不过对于铸星,不管怎么个逻辑,好用就行。

确认无误后,铸星根据箕水提供的数据,投射出了粗略的秘钥形状:

一个由巨量耦合数据组合而成的文字符号。

旁观的“禹”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是,“原初金文”?”

铸星放大着其中的数据局部,发现“禹”语气的奇怪之处。

““原初金文”?“禹”,你可是夏禹,怎么还用上疑问句了。”

数据网络中的“禹”发了一个无语的颜文字:

“(* ̄ー ̄),我只是“禹”,并不是“夏禹”,更不是“夏后禹”,大部分涉密知识都是并未获得权限的。指不定,我可能是“虞禹”呢,虞朝遗产,有没有兴趣继承下?”

铸星可不信“禹”瞎说,他是了解历史的,虞朝禹只是个治水官员,夏朝禹可是联邦开创者,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还“虞禹”,虞朝禹可不值得一个数字生命配额,你肯定是“夏禹”。不扯远了,快说说什么是“原初金文”。”

看着铸星的疑问,“禹”做出了解释:

“在商之前是夏,在夏之前是虞,在虞之前,则是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留下的混沌,“原初金文”就是混沌期留下的仅有的几件成体系的宝贵财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