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问世间,可有人注定高高在上75(2 / 2)

“原初金文”做为可以被理解的最古老、最繁琐的数据语言,传说中最初的设想是以一字描绘大千世界。

后面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万物归一的愿景,改为了一字一律的构筑,世间万物万事皆回归于属于他们的那个字,山川日月,星辰宙宇,尽皆如此。

而构成方面,如“水”字,不但字形要有,组成字形的数据,要囊括世间水的根本法则与描述。

不过,传到夏朝,已经灭失大半,我的数据中并没有相关使用的具体记载与记录。”

一番长篇大论,铸星只关心一点:

“所以,这“原初金文”有什么价值呢?”

“禹”数据接入这个“原初金文”,边研究边回答:

““原初金文”是文字、也是程序,更是世间术式的基础,描绘的是指定事物的过去与未来。

它不支持修改,但是,世间网络皆基于某个最初的“原初金文”。

将它接入数据网络,他将筛选网络中所有相关知识,将自己的定义,自我更新到当前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能方向的推演。它可以用作预言,用作科研,查看当前领域各分支的前沿!”

“啊?所以,它是有限度的许愿机?”

“可以这么理解。”

铸星发出了疑问:

“世间数据网络为什么要基于某个“原初金文”,这不是给网络留后门吗?”

“当你的所有知识、认知、思维逻辑,我都知道,并且了解的更深。你的每个决定我都推演出来并放在你的面前,你也找不到除我推演外的决定。争论你的决定基不基于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铸星被这个回答给弄沉默了。

“所以,这个世界真的存在有最初的那个全知全能的‘一’?”

“这不是你我能讨论的问题,你我甚至连单个“原初金文”都未曾读懂。”

铸星也明白,自己这个级别,确实没必要思考这种问题,还是关心眼前比较实际。

所以,这个“原初金文”目前数据更新到哪一年了?

在“禹”的指引下,铸星在“原初金文”中找到了数据更新年份:夏-0471。

铸星喃喃道:

“更新自夏末最后一年,那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做为开国的“禹”,哪里知道灭国时期的事情。”

“这个时候你说自己是开国的“禹”了,你一个数字生命,活到现在了,还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很奇怪啊。”

铸星不是第一次吐槽“禹”的知识断层了,“禹”也只能沉默以对。

望着投影于数据网络中的这个字,铸星还是回归了正题:

“所以,这是个什么字?我们将其更新到当前时间,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关于这一点,“禹”倒是有相关基础知识:

“你需要先自己构筑出基础“原初金文”,获得使用权限,后面自然会知道是什么字,如何连接网络,至于更新会不会有问题,我的建议就是,找个有足够算力的地方更新了就跑,大概率会出事。”

“行吧,那先构筑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