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洛阳之事纷扰多37(1 / 2)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大破王国。

王国,汉阳人(一说狄道人,一说金城人)自称合众将军,汉末凉州军阀之一。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韩遂杀害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向陇西进兵,陇西太守李相如也联合韩遂。

当时凉州刺史耿鄙任用奸吏程球,士人不满,王国于是起兵作乱。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四月,耿鄙讨伐王国、韩遂。耿鄙到达狄道时,手下出现叛乱者,先杀程球,随后杀死耿鄙。韩遂进而包围汉阳,杀死汉阳太守傅燮。耿鄙的司马、右扶风人马腾,也拥兵反叛,王国自称“合众将军”,韩遂等共推王国为主,率众攻掠三辅地区。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十一月,王国包围陈仓,三辅震动,盖勋请求满一万人,分屯三辅,灵帝又派左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前往抵抗。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王国围陈仓已八十余日,但因城池坚固,一直无法攻破。皇甫嵩趁机率军追击,大获全胜,斩首一万多级。

王国死后,韩遂等人共同废掉王国的首领地位,胁迫前信都县令汉阳人阎忠担任首领,统率各部。阎忠病死,韩遂等人逐渐争权夺利,继而互相攻杀,于是势力逐渐衰弱。

至此,凉州稍显安定。

凉、幽二州基本安定,自黄巾之乱以来麻烦不断的大汉王朝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一切似乎在向好的地方发展,不久后的中平六年四月,一个消息将潜藏与王朝深处的问题尽数引爆。

汉灵帝刘宏,死了!

汉灵帝死,皇子刘辩即位,是为少帝。

少帝时年十四,其生母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以其兄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形成外戚何氏专权之局。

灵帝在世时本想以皇子刘协继位,临死以刘协托付宦官蹇硕。

至于灵帝为何将后事托于宦官,则与东汉一直以来的政治循环有关。

外戚专权,是东汉的一大特点。

可以说,东汉外戚与政的原因在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亲亲之义”的观念使皇帝特别尊崇外戚。

另一方面,外戚既能够代表皇权的利益,又可以代表士大夫豪族的利益。外戚与宦官也属于豪族范畴,但有区别。他们的势力与中央政府关系特别密切。如外戚,普通原已是豪族,因取得中央政权而突然特别发展。如宦官,本来多不是豪族,得势之后,有许多人来依附,再发展,也就成为特别大的豪族。

然而,西汉王朝是被外戚王莽所篡夺,前车尤可鉴,东汉政权不可能对外戚不有所防范。

按《后汉书•明帝纪》注引东观记曰:“光武闵伤前代权臣太盛,外戚与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后族阴、郭之家不过九卿,亲属荣位不能及许、史、王氏之半耳。”可见,光武帝对于外戚还是有所防范。

但是,章帝时期,外戚马氏逐渐参政,渐开外戚与政之风,这是为何?

第一,外戚就官大多是内朝官与将军职﹑掌握近卫军的官职。但是,历来的研究并没有很严格区分皇帝亲政时与皇太后临朝下的区别。如上文所分析,皇帝亲政时,外戚的就官大多为虎贲中郎将﹑执金吾﹑黄门侍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