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律法39(1 / 2)

朱棣脸色铁青地就要挥手将这镇江主簿拿下,却被马喆拦了下来。

“陛下,这个人不管他说的对不对,至少他没有说假话,一个国家不能因言治罪。不然还有谁敢说真话,这个人说这些话并没有触犯《大明律》,也没有忤逆陛下,陛下不能因此治他的罪。

律法不因严苛而让人折服,而是以公平让人信服,不能因为这个人是平民百姓就从严治罪,这个人是权贵就从轻发落。

虽说天下间不公平之事十之八九,但是做为天下最高执政者,若不能秉承一颗公允之心,上行下效之下,天下必然糜烂。”

‘律法不因严苛而让人折服,而是以公平让人信服’。朱棣喃喃自语反复念叨着这两句话,时而眉头微蹙,时而嘴角上扬,众臣皆是大气不敢出,生怕下一刻皇帝的暴风雨就降临在自己的头上。

终于朱棣重新睁开眼盯着马喆问道:“马先生是说大明的律法不公平吗?”

“陛下!律法的制定取决于制定律法之人的心中所想是什么,历朝历代的律法似乎第一条都是朕即国家,皇帝就是国家,皇帝是言出法随。

也就是说任何的法都在皇帝之下,律法无法约束皇帝的行为,这就造就了一些不自律的皇帝出现各种奇葩行为,不受律法约束,再没有道德观念,那只能是想做什么做什么。

正因为皇权不受约束,因此延伸下来的权力也一样不受约束。打个最浅显的比方,皇子杀了一个平民和平民杀了一个皇子,哪一个罪更大?”

朱棣想都没想便道:“那当然是平民杀皇子罪大,这都涉及谋逆了,按律当诛九族。”

“陛下凭什么就说平民杀皇子就是谋逆,难道就不能是正当防卫?你这就是典型的因人定罪,而不是因律定罪,这就是晚辈所说的律法因公平而让人信服。

执法者的出发点就没有想要公平,又何来公平可言。因此晚辈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大明审理的案件,只要双方阶级不对等,就没有一件公平的。

若是陛下不信,我们不妨查一查案宗,看一看到底有多少冤假错案。”

朱棣脸黑如墨,马喆这是一点儿不给他留情面。

“马先生,你也别说朕因私废公,就是你马先生能做到大公无私吗?就说你兴化的基业将来会传给谁,你最亲近的人出事,你会不会主动回护他?”

“陛下!人有七情六欲,对亲近之人有感情再正常不过,但这不是因私废公的理由。我兴化的律法第一条就是兴化律法之下人人皆平等,也就是说在兴化,上到晚辈下到贩夫走卒,犯了同样的罪就是同样的处罚。

不因你是公卿仕宦就能免罪,也不因你是黔首百姓就罪加一等。但在律法平等的前提下,也给了一些特定人群律法豁免权。”

“马先生能够保证你的麾下官吏不会徇私枉法吗?在兴化谁有律法豁免权?”

“人心自私,这是天性,晚辈从不敢奢望所有人都能秉公执法,但是有法不依与无法可依是两回事,至少来说有法不依,执行者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在犯罪,很有可能会被抓住把柄成为自己一生的污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