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取舍(下)(2 / 2)

宋时明何等聪明,马上就明白了了马喆的意思,沉声问道:“我们就是那条放入水槽中的鲶鱼?”

“不错!无论是燕王坐了那个位子,还是建文坐那个位置,我们都是他们切实的威胁,他们对我们绝对是如鲠在喉,恨不得让我们去死。

想要战胜我们就必须找到战胜我们的方法,找到战胜我们的过程就是富国强兵的过程。”

“主公就不怕我们与朝廷之间的仇恨越结越深吗?”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再说我们不是已经准备了退路吗?”

“东番岛离大陆这么近,一旦朝廷重视水师,朝廷随时能对东番岛发动攻击,东番岛也并不安全。”

马喆微微一笑:“我们就是要逼着他们走出去,我们这个民族已经在这片大陆上内卷了几千年,是到了该向外走的时候了。

想要打破内卷就必须要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指望肉食者主动推动向外的开拓难于登天。”

“开疆拓土自古都是帝王的最大功绩,为何帝王没有向海外扩张的动力?”宋时明疑惑地问道。

“这就涉及到统治者的统治成本,在大陆上,无论多远,只要官道畅通,采用快马接力的方式,就算最南边的广州到京城八百里加急也就几天时间。

一旦地方有变,朝廷很快就能知晓,及时作出反应,而海上航行,动辄以月甚至以年计算,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若是大量开疆拓土,最后有可能给别人做了嫁衣裳,谁会有这样的动力。”

“统治者难道不知道一旦人口增长太快,土地承受达到一个峰值,就会出现各种矛盾,甚至会动摇帝国的根基。”

“知道又如何?只要天下太平,人口就是财富,人口越多,肉食者得到的好处就越多,原本一个佃户佃租一亩地交三成租子,有了竞争者可能就要四成,甚至是五成。

这就是内卷的可怕,不用肉食者动手,穷人自己内卷就会将租子抬上去。直到达到一个峰值,穷人再也无法活下去,于是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天下大乱。

互相厮杀之下,人口大减,土地出现大量的剩余,一个幸运儿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再一次开启新的轮回。这时候老百姓只要不懒,官府只要不盘剥的过分,都能活下去。

这就是历代王朝很难超过三百年的根本原因,因为在没有新的土地耕种技术出现之前,三百年左右是人口发展的极限。”

尽管这样的话宋时明已经听过不止一次,再次听到宋时明的耳朵里,还是让他不寒而栗。他嗫嚅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却叹息一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宋时明的神情马喆看在眼里,知道他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冲击,几千年的惯性思维在这一刻已经彻底崩塌。

“今天就到这吧,明日说不定我们还要会一会燕王的军队,看一看这位号称‘小徐达’的塞王有多少斤两。”马喆适时结束了谈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