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2)

尽管有这样的顶级配置,曹操在老家还是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豫州牧黄琬。黄琬因受宦官迫害,在官场沉寂多年,宦三代曹操年轻时在他面前得瑟的很,他早就看曹操不顺眼了,曹操是朝廷通缉犯,趁你病要你命,黄琬有了合法抓他的理由,还不把曹操往死里整,黄琬派重兵抓捕曹操!

曹操命不该绝,就在黄琬派重兵抓他的时候,这时,董卓一纸调令把黄琬调去了洛阳;袁绍也在一旁神助攻,他派好友伍琼去劝谏董卓,伍琼对董卓说:“明公,黄巾军有燎原之势,朝廷一时难以消灭黄巾军,明公此时不宜到处树敌,应以对付黄巾军为重,对那些反对您的士族官员以及像曹操这样的政治犯,您要拉拢他们,给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去对付黄巾军。”

董卓觉得伍琼的话有道理,便特赦了曹操等一大批政治犯,任命一些平日里跟他对着干的士族官员去关东地方任职,希望他们帮助朝廷剿灭黄巾军。在这些关东士族官员去地方赴任之际,平日专横跋扈的董卓设宴给他们饯行,在宴会上,董卓和颜悦色的对即将去地方上任的官员们说:“你们去了地方以后就是一方诸侯了,咱们以后和平相处吧,跟朝廷一起对付黄巾军,行不行?”不可一世的董卓主动和这些反对他的关东士族官员们和解,看来,黄巾军的确给他制造了很大麻烦!

伍琼还劝谏董卓对袁绍手下留情,他对董卓说:“袁家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若广收豪杰起事,您就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不如赦免他,派他去地方任职,拉拢他。”董卓听从了伍琼的建议,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任命袁术为后将军。

董卓一顿操作猛于虎,他后来才知道这是在给他自己挖坑。对他恨之入骨的关东士族官员怎么可能会跟他和解?公元189年12月,被董卓任命东郡太守的桥瑁第一个竖起了反抗董卓的大旗,他发信给关东各路诸侯,在信中,桥瑁痛陈董卓的恶行,号召关东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曹操积极响应桥瑁的号召,他带着在老家招募的人马投奔故交陈留太守张邈帐下。张邈的弟弟张超是广陵太守,张超手下的功曹臧洪对董卓不满已经很久了,他对张超说:“为国锄贼,匹夫有责,咱们也得出把力,董卓老贼祸乱社稷,现在是你报效朝廷、为民除害的好时机!广陵殷富,我已经给你算好了,我们可以出两万兵去讨伐董卓!”藏洪说的慷慨激昂,张超听的热血沸腾!

张超带着臧洪去见兄长张邈,张邈听了藏洪极具煽动性的一席话后也兴奋了,随后,张邈和张超去找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等人商议,这两人表示天下苦董卓久矣,早就想讨伐董卓了。

在桥瑁的召集下,各路诸侯齐聚一堂,召开誓师大会,准备择日出征,讨伐董卓。在誓师大会上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没有诸侯愿意当领誓人,大家都怕“枪打出头鸟”。最后,还是臧洪出来救场,他带领诸侯们高呼:“汉室不幸,贼臣董卓,祸加至尊,虐辱百姓,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协力,共讨董贼,必无二志,有背此盟,天诛地灭;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各路诸侯口头上信誓旦旦,心里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冀州牧韩馥是袁家故吏,在出征的前一天,他还在纠结,他问幕僚刘子惠:“我是随袁绍讨伐董卓好呢?还是助董卓好呢?”。刘子惠对他说:“这次打的是国仗,我们兴兵是为了国家,公当与袁绍合力诛灭董贼才是!”。韩馥终于下定决心加入讨董联盟,但是,他只出粮草,不出兵,还动不动扣减粮草。韩馥想保留实力,让其他诸侯和董卓火拼,自己隔岸观火。在讨董联盟的其他十一位诸侯中,有韩馥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

公元190年正月,带头大哥袁绍率领诸侯联军出征,各路诸侯分工如下:袁绍和王匡向河内进发;韩馥负责后勤,供应联军粮草;桥瑁、刘岱、张邈、张超、袁遗、鲍信、曹操等人向洛阳进军;孔伷从颍川出发,向洛阳东部挺进;袁术、孙坚向洛阳南面进军!

诸路联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一盘散沙,各路诸侯都出工不出力,反倒是兵力最少的曹操打响了讨董的第一战,曹操差点在汴水之战中丢了小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