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1)

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好友鲍信任济北相,两人的辖区接壤,经常相聚。鲍信是讨董联盟十二诸侯之一,当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时,袁绍没有率联军追讨董卓,这让有心讨董却又只能听袁绍号令的鲍信对袁绍很失望。曹操决定孤军深入追讨董卓时,鲍信很欣赏曹操的勇气和魄力,他调拨了一些兵力给曹操,他还让弟弟鲍韬跟随曹操前去讨伐董卓。

袁绍夺取冀州后,鲍信对曹操说:“袁绍野心不小,轻松的拿下了冀州,必定会助长他的野心,接下来他极有可能觊觎公孙瓒的幽州,两人肯定会全面开战,我劝你不要去趟这个浑水。”

鲍信的话曹操听进去了一半,他没有跟袁绍去打公孙瓒,但是,他和袁绍在儿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袁绍危机四伏时,他没有离袁绍而去,而是雪中送炭,帮助袁绍稳定了后方,让袁绍后顾无忧,集中精力对付公孙瓒!

袁绍在形势极为不利、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大败公孙瓒,这给了曹操莫大的鼓舞。曹操也效仿袁绍主动出击,出兵顿丘,继续征讨黑山军,在击败黑山军后,又痛击背叛了袁绍的南匈奴于夫罗。

就在曹操扩扩充势力的时候,一件影响了曹操后半生的大事发生了: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青州黄巾军作战时一命呜呼了。

青州黄巾军是东汉末年不可忽视的一支农民起义军,青州官场极其腐败,官员们频繁举办祭祀活动,大肆敛财,百姓不堪重负,被逼的无路可走,纷纷加入黄巾军。

青州黄巾军进犯冀州时被公孙瓒重创,死伤惨重,于是,掉头南下兖州。公孙瓒把黄巾军打的屁滚尿流,兖州刺史刘岱觉得自己当然也可以,结果轻敌了,被黄巾军给打死了。最高长官战死,兖州官员极为震惊,视黄巾军为洪水猛兽,闻之色变,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

兖州官场群龙无首,好友鲍信联合其他官员上表朝廷奏请曹操出任兖州牧,朝廷准奏,派曹操去稳定局势,剿灭黄巾军!

曹操入主兖州后,任命好友鲍信为幕僚长。为了尽快剿灭黄巾军,帮曹操树立威望,鲍信给曹操献了一个“诱敌深入”之计:两人领兵前去剿灭黄巾军,假装不敌,把黄巾军引入埋伏圈,一举歼灭!结果,黄巾军确实被引入了埋伏圈,但是,埋伏圈里没有士兵埋伏,政府军没有提前埋伏到位。

曹操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和鲍信奋力突围!鲍信活活被猪队友给坑死了,为了救曹操,他打着曹操的旗号引开黄巾军,被黄巾军围杀。曹操侥幸脱逃,回去后将负责布置伏兵的官员和将领军法从事,尽皆处斩!

曹操很想为鲍信复仇,但是,手下的兵力远逊于黄巾军,曹操克制了冲动。就在曹操一筹莫展的时候,黄巾军主动伸来了橄榄枝。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带功利心,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广积善缘,行善积德,帮助他人,无形之中积攒了人品,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馈。

黄巾军头目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夸曹操是个好官,说他对曹操在济南相任上“严惩腐败官员,狠刹祭祀之风”非常敬佩,如果青州官员都像曹操这样为民着想,百姓就不会造反了,他在信的最后表示青州百姓很爱戴他,他不想和他为敌,想和曹操谈判。

一“信”惊醒梦中人,曹操突然意识到他为了向朝廷纳投名状,为了在兖州官场站稳脚跟,树立威信,迷失了初心。黄巾军头目说出了百姓的心声:百姓如果能够安居乐业,谁会愿意起兵造反?

青州黄巾军中有济南的百姓,想当年,曹操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严惩腐败官员,如今却和他们兵戎相见,曹操突然感到很自责:我这是在干什么?当初讨伐董卓的意义何在?四处征战的意义何在?失去了民心,即使夺得了天下,江山也不稳固,前朝大秦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百姓已经够苦的了,曹操决定和穷苦的百姓们站在一起。曹操回信告诉青州军黄巾军头目,他愿意谈判。曹操和黄巾军谈判的最大筹码是:兖州有大量闲置的无主之地,因为战乱,很多土地的主人死了,大把的地荒着。为了让黄巾军诚心归顺,曹操给出了优厚的条件:发放土地,士兵家属负责种地;黄巾军不受地方管辖,不摊派徭役,士兵只负责打仗!出于对曹操的绝对信任,黄巾军只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们只听命于曹操。公元192年冬,曹操和青州黄巾军化干戈为玉帛。史载:“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从此,在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东汉末年,曹操有了一支只听命于他的强大的武装力量,有了割据一方、争夺天下的本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