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2)

公元195年,袁绍春风得意的一年:其长子袁谭因在帮助袁绍平定河北的过程中屡建战功,曹操拜其为青州刺史。袁谭到青州后,北驱田楷,东攻孔融,大获全胜,后又曜兵海隅,占领了整个青州。

徐州牧陶谦死后,刘备接管徐州,依附袁绍;曹操扫灭叛军,收复兖州全境,但是,他与袁绍有了一些摩擦,友谊的小船晃了晃,还没有倾覆:东郡被袁绍侵吞了一半,袁绍想帮助曹操,但是条件是让曹操的家人做人质,曹操由此看出袁绍心胸狭窄,袁绍在曹操心中的形象崩塌,从此,曹操不再崇拜这个儿时的大哥了,甚至心生嫌恶。

公孙瓒自从在界桥大战中被袁绍打败后,袁绍就成了他的克星。后来又和袁绍交手了几次,屡战屡败!袁绍把公孙瓒打的有心理阴影了,公孙瓒龟缩在易京,不敢出城。

公孙瓒做的最不得人心的一件事是杀了皇室宗亲、德高望重的幽州牧刘虞,刘虞深得民心,公孙瓒杀了他以后,很多人都想给他报仇,渔阳人鲜于辅集结了刘虞的旧部为刘虞报仇,广阳人阎柔威招引北方游牧民族数万人公孙瓒,斩杀了公孙瓒的部下渔阳太守邹丹。

乌桓峭王率领乌桓、鲜卑联军随鲜于辅南下迎接刘虞之子刘和,刘和与袁绍联手征讨公孙瓒。公孙瓒大败,被杀两万多人,逃至易县,代郡、广阳郡、上谷郡与右北平郡纷纷起义,投靠刘和。

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在北方,局势渐趋明朗:袁绍势力日盛,成为了北方第一大雄主;曹操剿灭叛军,收复兖州,以兖州为根据地,广积粮,高筑墙,招兵买马,广纳贤才,扩充地盘,缓图大业!

在东南,江东小霸王孙策在获得了袁术的许可后,东渡长江,协助堂兄孙贲和舅舅吴景打败了扬州刺史刘繇及其部将樊能、于糜、张英。过了江东后,继承了父亲喜欢抢地盘的基因的孙策从此一发不可收,到处抢夺地盘:击败会稽太守王朗和吴郡太守严白虎,袁术自行称帝后,孙策公开与袁术决裂,得到中央朝廷的认可,授骑都尉、会稽太守,袭封乌程侯,曹操以朝廷的名义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册封为吴侯;后来,孙策又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和杀父仇人黄祖,最后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了江东地区。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当年,孙坚打黄巾军时,把全家老小留在寿春,阔少孙策在寿春广交名士,周瑜和他一见如故,两人相见恨晚,互为知己。

孙策应周瑜之邀,搬家到了周瑜的老家舒县,周瑜把自家的一座大宅让给孙策住,两人还搞了个隆重的仪式,正式结拜为兄弟。

孙坚死的时候,孙策十七岁,他的堂兄孙贲率领着孙坚的部队回到袁术那儿,继承了孙坚的豫州刺史职位,然后把孙坚的遗体运回了江东。孙策守孝完后,举家迁往扬州。孙策在扬州拜见了名士张纮,他对张纮说:“我想从袁术那里要回我爹的兵,然后去丹阳投靠我舅舅吴景,收合流散兵源,东据吴郡、会稽,割据一方,为我爹报仇,您觉得怎么样?”孙策的舅舅吴景在孙坚死后跟随袁术,后来奉袁术之命打跑了原丹阳太守周昕,占据了丹阳郡。

有志不在年高,张纮见孙策年纪虽小,志气却不小,便决定助他一臂之力,他建议孙策:“召集吴郡、会稽郡两郡兵马,扫平荆州、扬州,报仇雪恨,指日可待。”

扬州有九江、庐江、丹阳、吴、会稽、豫章六郡,为什么张纮和孙策都觉得占据吴郡、会稽这两个郡就能成事呢?豫章郡很穷,跟荆州接壤,山地很多,非用武之地;九江郡被袁术牢牢控制;庐江郡属四战之地,郡守陆康是江东名士,众望所归。吴郡、会稽是富裕之地,还有长江天险,如果再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当然可以有所作为,割据一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