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2)

刘繇是兖州刺史刘岱的弟弟,扬州刺史陈温死的时候,袁绍和袁术都在抢扬州,朝廷派刘繇去当扬州刺史。扬州刺史的治所本来在寿春,但是,寿春被袁术给占领了,于是,刘繇在丹阳郡孙坚家族势力的支持下,将曲阿定为扬州的治所。

尽管袁术觊觎扬州,但是,扬州刺史刘繇是朝廷任命的,袁术和掌控朝廷的西北军阀李傕是盟友,因此,袁术对刘繇出任扬州刺史没有过激反应,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孙坚家族主动讨好刘繇,意在与朝廷修复关系,修复与各大有名望的家族的关系。刘繇是朝廷命官,孙坚家族把他迎到曲阿,想打着他的名号笼络人心!

但是,孙策对陆康的庐江动手后,刘繇大怒,孙策在大江对岸都闻到了刘繇愤怒的气息。刘繇的哥哥刘岱当年冒死替陆康说话,救了陆康一命,两人是过命的交情。

陆康家和刘岱刘繇两兄弟家是世交,刘繇看到孙策对主政庐江的陆康动手后,见丹阳郡的孙坚家族把主力部队都派到孙策那里去了,趁机派兵攻打丹阳郡,孙策的舅舅和堂兄孙贲手里没多少兵力,大败,逃到了长江北岸,刘繇派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派张英驻扎在当利口,把守长江险阻。

袁术再次渔翁得利,孙策被他当枪使,吴景、孙贲等人又来投靠他。丹阳郡不在袁术掌控之下,吴景和孙贲本来快独立了,现在却被刘繇打败了,来投奔袁术,袁术对丹阳郡有想法了,任命惠衢为扬州刺史,派吴景和孙贲率兵攻打张英,双方互有胜负,隔江对峙!

孙策拿下庐江后,派兵驰援舅舅吴景和堂兄孙贲,无奈过不去长江天险,袁术趁机任命心腹刘勋为庐江太守。孙策在庐江苦战两年,最后为他人做嫁衣裳,想和袁术翻脸,无奈实力不够,只能先忍着。孙坚的部下朱治觉得袁术太无耻,言而无信、成不了什么大事,劝孙策过江,不要在江北蹚浑水了,孙策猛然想起了张纮对他说的话,后悔没早点听他的话,早点去江东。

孙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忽悠袁术一把,他对袁术说:“江东是我的老家,我愿带兵去帮助舅舅和堂兄征伐扬州,然后在当地募兵,将所有士兵和俘虏都带回来,在你手下效力,助你平定天下。”老狐狸袁术岂会上孙策的当,袁术知道孙策对他是极为不满。

此时,刘繇已经占据了丹阳郡,王朗占据了会稽郡,吴景孙贲和刘繇的部队缠斗了一年多都没打赢,袁术认为孙策黄毛小儿即使去了江东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便将他放了,但不给他一兵一卒?孙策终于回到了江东!孙策沿路招兵买马,到舅舅吴景的驻地历阳时已募了五千名士兵了。

孙策与舅舅与堂兄并肩作战,无奈实力不行,打了好几年,仍打不过去长江。

就在孙策一筹莫展的时候,孙策想起了结拜兄弟周瑜,给周瑜写了一封信,周瑜收到信后,来了,而且给孙策带来了巨大惊喜!孙策见到周瑜不仅来了,还给他带来了士兵、粮草、大船,非常激动,感慨万千:“兄跟我虽不是亲兄弟,待我远胜亲兄弟啊!”

孙策有事相求周瑜,周瑜有求必应,雪中送炭,其实两人的关系不仅是结拜兄弟这么简单,两人还是连襟。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当初,孙策在周瑜的辅佐下攻陷皖城,当时,孙策与周瑜都是单身,两人情同手足,又逢战胜,志得意满,颇有些“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孙策听说皖城乔公有两个长得国色天香的女儿,于是和周瑜一起上门求亲,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

周瑜家族是扬州名门望族,刘繇任命周瑜的叔父为丹阳太守,这是对周家莫大的信任。周瑜接到孙策的来信,毅然决然的背叛了刘繇,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周瑜家族当时在淮南寿春,依附袁术,周氏的宗族子弟,自然便成为袁术的“质子”。换言之,即使周瑜想投奔孙策,碍于宗族安全,也会投鼠忌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