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情22(1 / 2)

太子被刺激的昏了头,一心要亲自前往西境,为国立功,东宫属官们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各抒己见,唇枪舌战。

宣朝为教导和辅助太子,设东宫属官为太子保驾护航,分别是太子三傅、太子宾客及太子詹事。

其中主要负责教授训导太子的是太子三傅: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多是朝中能臣干吏兼任。

“殿下,如今您地位稳固,实在没必要前往边境冒险。且陛下年事已高,殿下留在京中协理政事才是正理。”刑部尚书兼太子少师林宇劝道。

“殿下几番出京赈灾、巡查,正是殿下一心为国为民,才成就了太子之位。殿下从前为国解内忧,如今有了为国平外患的机会,也该把握才是。

边关将士浴血奋战,杀敌无数,可也只是胜了一半而已,战后的停战谈判尤为重要,将战争的利益最大化,也是大功一件。

现今湘王、靖王争储之心不死,在朝堂上极力争取这次的立功机会,殿下怎可错过?”太子的心腹幕僚,御史周明思说道。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殿下身为储君,事关国本,怎可冒然前往两军交战之地?”林宇眼神锐利地盯着周明思,极为看不上这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小人。

“楼兰小国穷兵黩武,不堪一击,开战不过数月,已被平西军彻底打败,所剩残兵败将不足十万,而我朝尚有二十五万大军驻守边境,此次谈判必万无一失,太子殿下不可错失良机啊。”周明思言语蛊惑,热切地看着太子。

“殿下,湘王和靖王夺位之心不死,正在联络朝臣谋求此次机遇,殿下万不可错过。”另一位幕僚黄清说道。

“殿下您如今已是太子,实在无需冒险争这点儿功劳,殿下若不放心两王,也只需阻止他们前往立功即可。”翰林院大学士兼太子少傅,须发花白,德高望重的文佑安劝道。

这朝中身份合适,嘴皮子利索的官员多的是,没必要让皇子们去冒险,下面官员们得了功劳,受益的还不是上面主子。

“况且依臣看,靖王确有亲去的意思,但湘王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殿下不要被他迷惑。”户部左侍郎兼太子少保,郑修彦同样不赞同太子前往冒险。

太子三傅都不赞成太子前往冒险,可惜太子对于皇帝安排的三位老师并不倚重,他更看重自己招揽的幕僚。

众人讨论半天,太子还是想要亲去,他从前立功是不少,但多是他母家帮忙运作,他总时不时听到些闲话,这次立志要立个大功,堵堵那些闲人的嘴。

黄昏时分,苦劝无果的太子三傅离了东宫,脸色凝重。

“古书有云:亲贤臣,远小人,可咱们这位太子殿下,唉!”文大学士摇头叹息,拱手与两位同僚道别。

林宇和郑修彦同样有些气恼,但在其位谋其政,两人还是各自联系朝臣,试图阻止此事。

建元帝的五位皇子,四个大的都不怎么样,湘王为人阴险毒辣不择手段,太子仁善宽和但手段心计不足,靖王性格冲动易怒不计后果,永王聪慧但贪图享乐胸无大志,至于五皇子,年龄太小了,还没长大就没争的机会了。

建元帝看来看去,还是太子更合适,得贤臣辅佐做个守成之主没问题,所以立了太子后,又精心选了三傅,结果一片苦心被辜负。

次日朝堂,太子主动请缨前往谈判,朝中大半朝臣也赞成,但以林宇为首的几位重臣皆不赞成太子离京。 建元帝正是年老却不甘心服老的时候,几位重臣的劝阻,听在他耳里似在说他随时可能驾崩,太子要留在京中预备主持大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