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开燕京去?48(1 / 2)

七月初,方兆中准备回昌北县。

在这之前,他先去了一趟北影厂,同汪洋厂长商谈了一回《好事多磨》的开拍时间。

“我建议是12号左右吧,你高考结束之后,回燕京调整一两天,然后我安排开个小会,首先是你和王福林见一面,看看能不能先把男女主人公暂定一个名单出来,找人试戏。

灯光、取景和摄制组方面,摄影棚和厂里的布景就足够了,咱们不用像拍《小兵张嘎》的时候坐火车去实地取景。

北影的摄影棚可以用,有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到老厂址去。”

这里说的老厂址是北影的第二号厂址,安定门外小关那地儿。

《小兵张嘎》也不是张一山演的,是在他们前一版,著名导演崔嵬亲自执导拍摄的老经典电影。

方兆中默默估算了一下时间安排,九号考完,十号回京,人文社那边暂时也没有任务,《当代》那边要不要改双月刊,还得等上面开会的消息。

高考消息则更迟呢,九月底出录取通知书,十月初入学,届时《好事多磨》的拍摄应该进入了尾声,他正好直接转战大学。

“好,那就十二号,我回京以后第一时间来看望您。”

汪洋厂长站了起来,同方兆中握了握手:“那就祝贺你,高考顺利,马到成功!”

方兆中把改好的第三版交给秦兆阳后,登上了回昌北的列车。

这一回他的心境有点不同。

他头一回坐绿皮火车进京,那时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1979年的燕京是什么样的?大前门、南锣鼓巷是否一切如旧?

等进了人文社,又转战北影厂,79年的燕京于他而言不再神秘,成为了可以恣意徜徉的大海。

拿到了稿费,底气足了,说话也硬气,今年还有长篇小说和拍摄电影的酬劳没到账。

前途一片光明,和上回为了参加大姐方光洁婚礼而回城不一样,这一回迎战高考,大有衣锦还乡之感。

叮咚一声,列车广播响了,温柔的女声漫过嘈杂的车厢。

“亲爱的旅客同志们,欢迎乘坐X号列车,本次列车始发燕京北站,终点站为HEB省张家口。一张车票就是一张请柬,一次旅程会有终点,而人生永无止境。

197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近在眼前,列车乘务组全体人员在此祝福高考学子们勇创佳绩,以平常心迎接考试,走过高考,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亲爱的旅客同志们,前方即将到站,昌北。”

昌北。

方兆中先到教育办公室填写身份表格。

77年正式恢复高考后,关于高考生的筛选相当严格,77当年,只要家庭成分不好的考生大多会被筛掉,连高考考场的门都摸不着。

78年之后,放开了点限制,这和当年的大环境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在77年通过不了的考生,在78年也能顺利高考。

79年之后,筛选分成了两个批次,有预考的地区预考前进行一次,高考前再核实一次。

79年的时候流传一句话,叫做“一条绳子,两套准备”。

什么意思呢?因为1979年还流传着有最后一批插队知青的说法,考上了就拿绳子捆行李上学,没考上就捆行李下乡。

张桂花亲自陪方兆中来了,按她的意思,隔壁一闺女报考了三年,77、78两年高考全被筛了,直到78年年底开了大会,今年前些日子才通过了相关批准。

方兆中一家当然不存在不通过的因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