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决定报考(2 / 2)

人是小范同志介绍来的,姓王,人长得周正高大,打眼看去大概一米七五的样子,在这个年头已经算得上是七尺大汉了。

“这是我的同乡好友,之前在队伍里做炊事员,听说你们的事迹之后,想学习点先进经验,就在悦宾饭馆给你们打下手,端盘炒菜切菜样样精通,”

彼时,张桂花和方光洁正在制定几日后开业的菜单,方光洁字迹秀巧,写了一水儿的菜名,香酥鸭、八宝鸭、麻辣鸭、干焅鸭……一水儿都是鸭货。

原因简单,因为买鸭子不用票。

张桂花很满意地看了看年轻同志,随即又犹豫起来:“可这,报纸上不是说不让咱们这种个体饭馆私自雇工么?”

王炊事员立马接了话,十分有耐心地笑着解释:“大婶,我在您这儿学习,既不用您给我工资,也不用您包我的食宿,咱们之间自然形成不了雇佣关系,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

张桂花闻言,随即笑开:“这是好事儿,我没有不答应的,不过小同志,住宿不用我管的话,吃饭还是和咱们一起,咱们自己人也得吃饭,不差你这一口。”

另一边,方兆中正在县书局逛高考教材。

77年恢复高考开始,第一年的考生基本没有复习资料,学习教材极其匮乏,别说考生手上只有一些老的教科书,但这些教科书基本派不上用场,最多起个扬汤止沸的作用;

到了78年,复习材料的困境依然没能缓解,普遍的做法是大家凑在一期凑一套复习资料,而这种资料大多是手抄本,很难广泛传阅。

高考必刷题和王后雄题库,在这年头是奢望。

所以到了今年,高考的学子之间就流传着一句俗语——借书比借钱还难。

县书局自来比不上燕京的新华书店,想在这里淘到复习资料几乎没可能。

这种稀缺的复习资料,对方兆中其实并非必需品。上辈子经过高考筛选考上985,再折回1979年参加高考,简直是小菜一碟。

但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即便他的知识水平领先现在的高考标准,他也需要拿着资料学习一遍,这年头的高考考的到底是什么,作文得怎么写,公式要怎么用。

想到这里,方兆中感到肩头被人轻拍了一下。

乔雨青穿着一件小格子女士衬衣,好奇地笑道:“你在找什么?”

方兆中回头见是乔雨青,展开笑容说道:“我在看看有没有和高考相关的学习资料。”

“你报名了高考?”乔雨青惊讶了一瞬,旋即又笑:“也对,现在的知识青年哪有不高考的呀?不过你在这儿是找不着的。”

“那得去哪儿找?”

“去年刚恢复政策不久的时候,我自己考过一次,今年我父亲来信劝说,要我仍坚持考试,还附带了一份学习资料。可惜我不打算继续考了,倒是可以借给你用一用。”

方兆中眼睛一亮:“那要多谢你了,乔雨青同志!”

“这有什么好谢的,举手之劳!”

“但是,你不去高考的话,又不想去燕京工作,打算待在邮局等到正式转正吗?”

乔雨青思索着笑了一下:“没有,我改变主意了,今年下半年就会和妈出发去燕京。”

“去北影厂写剧本?”

“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