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母亲·判断未来的依据(2 / 2)

他有一个分析未来走势的准则:发达地区的现在(某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未来。

后来,他为何在年仅二十六岁一跃成为银行行长,要知道当时的科局级一把手一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年纪。而他脸上的稚气甚至未脱干净。他去参加县政府局长会议,多次被门卫拦着不让进去,因为他看起来太不像是科局级一把手了。

他所借鉴的就是看了一部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电影里,一位银行员工为了拉存款,去一个农场主家干农活,后来还成了女婿。最后,那位银行员工成功地将农场主的存款拉到了所在的银行。

‘原来,未来的银行是这样的?’电影里的这个情节震撼了他,对他的生涯影响巨大。

日本银行的现在,就是我们(银行)的未来。

后来,他就是根据这个启发,成为全国第一位主动上门服务的银行员工。并且实践出成果,才得以迅速崛起。

他选择下海做房地产,就是看到香港的房地产发展,当时,香港的几乎所有富豪都是房地产商,或者介入了房地产。

香港(房地产)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这是他决策做房地产的依据。

在穿越前,他判断未来三十年,国内金融业会大爆发,会产生中国的大摩、小摩,会涌现出中国的索罗斯和巴菲特;十年内,中国的基金公司将会跟美国过去一般,用金融资本在外收割。

美国金融业最发达,美国(金融业)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

因而,他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仍然雄心不已,筹建了一家基金公司。

他说:“妈,你不知道啊,我订阅了很多报纸,研究了很多国外的情况。我们正在改革开放,将来一定会做相应的改革。”

穆文秀虽然没有研究过国外的事,但她十分相信自己的儿子,或者专业人士!这也是她能保持思想先进性的原因之一。

她一边思考着。一边要上前去将代销店的大门关上。

金铭连忙说:“妈,让我来!”

那时的店门可不是推拉就可以关上的,是用厚重的木板在上下两个凹槽里推进去。每一块门板都很重;都不低于七八十斤。

金铭留下两块门板没按上,方便村民前来买东西。

穆文秀又问:“你可跟你爸爸说了?”

金铭摇摇头,说:“跟他说,他肯定不同意!”

金铭的父亲相对保守一些,再说,这个大儿子在银行上班,也是他的骄傲。

穆文秀将锅里的面条盛起来,说:“小铭,你先吃了这碗面条,我跟你一起回家。全家开个家庭会。”

母亲的话算是一锤定音。

当晚,金铭和母亲穆文秀赶回到金店镇的家里时,已经快十点了。

父亲金道昆看到妻子跟儿子一起回来了,有些惊讶。他问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因为家里若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穆文秀是不会这么晚赶回来的。要知道,那个年代还不像后世这么安全。更别说还要走山路。

穆文秀很想让自己的脸色显得放松一些,但是她还是没做到,她说:“道昆,小铭要辞职下海去做生意,我们在一起商议一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