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只要书73(1 / 2)

刘云之捧着软乎乎的馒头回到书房时,沈清正有些不自在地捋了一下鬓角的发,指尖擦过耳尖,只觉得连带手指都开始发烫发麻。

馒头搁在书桌上,刘云之便瞪大了双眼盯着沈清。

毕沧面冷,自他碰上面后除了和沈清低声说两句话之外,刘云之甚至没怎么听见他的声音,故而馒头虽然是毕沧变出来的,可刘云之还是能看得出沈清和毕沧之间是沈清为主。

沈清见他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便觉得他的想法应当不会太小,只静静地等待刘云之的要求。

刘云之也不知自己该如何说,想了会儿才道:“你能将皇宫里的书房藏书都搬来给我吗?”

沈清:“……”

这算什么要求?

还不待沈清去问,刘云之又连忙摇头:“不不不,皇宫里的还不够,我听说荣城出才子,那里的书斋一定很多,那里的书我也想要。”

沈清一时哑言,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刘云之便觉得自己的要求提多了。

他想沈清虽是仙山上下来的大仙,说他因一本《容史记》帮了忙才答应他一个要求,可毕竟《容史记》只是一本书,人家大方他也不能太厚脸皮。于是他在皇宫藏书和荣城书斋中来回纠结,想自己不贪心,只要一个就好,半天也没纠结出自己到底要哪一个。

沈清见状,一时新奇。

她视线越过刘云之,看向坐在廊下抱着小春宁,手中拿着馒头仔细喂着小姑娘的邱思思,再看向刘云之这家徒四壁的土房子。

他连个像样的书桌都没有,竟还想要书。

沈清原以为,金山银山他不敢张口就来,可怎么得也想要改善眼前的生活。

沈清能看得出来,刘家过得并不多好。

邱思思的围裙上有补丁,袖口也是异色线缝的,刘云之身上虽干净,可衣裳偏薄,里面没填多少棉絮,并不保暖御寒。坞城贫瘠,连办喜宴的家里都吃不上一顿肉,他竟不想着要点儿好的。

沈清实在疑惑,也就没装淡然,她目光在刘云之身上扫了扫,便问:“刘先生可以再好好想想。”

刘云之觉得自己没什么好想的,只是在开口之前回头望了一眼邱思思,对上妻子的视线后他便更笃定,连连点头:“我就要书,要我这书房里没有的书,自是越多越好。”

沈清呵地一声笑出声了。

她觉得自己或许看走了眼,刘云之不是混不吝也非随和,他约莫就是个自私的人。

虽然爱书者通达,可他与妻儿的生活并不富裕,如若有个机会摆在眼前能让他们过得更好,又为何偏要拒绝,拿什么劳什子的书回来。那些书至多冷的时候能当柴烧,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用?

可眼前之人是她的债主,她也不好与债主闹僵,省得对方不领情。

沈清想起之前吃喜宴时其他桌上一个老者说的话,眸光微亮,便问:“方才有个老者说刘先生十四岁考上秀才,十七岁中举,你如此爱书,可是为了将来有一日能做官?”

刘云之脸上的笑容一僵,又道:“你只听着他说的话,怎没听我后来说的话?”

他后来说了什么?

沈清立刻就想到了,刘云之说他不稀罕入朝为官,如若他做官,必能拜相。

那话惹满院子的人笑,沈清没笑,刘云之以为沈清后来还信他说的《容史记》中的话,便是也信他的为人,结果绕了一圈,她根本就没将他那句豪言壮语放在心上。

刘云之一时惋惜,又有些生气。

他差点儿就真要找三根香和沈清结拜了,这归家的一路虽然短暂,可少有能碰上他说任何书籍都能对上两句的人。

见刘云之脸色彻底变了,沈清也收了心思。

刘云之道:“我原以为你与我是一类人,是我眼拙,若你愿意帮我寻书就寻,不愿也不强求,反正我原本答应让你看《容史记》时,也没要求你能回报我什么。”

说完这话,刘云之颇有气性地甩袖离开了。

沈清瞪大了双眼,一直不解,心里也纳闷出几分不忿来。

“他还生气?他生什么气?!”

毕沧瞥了一眼刘云之大步朝外走的背影,再看一眼咬唇的沈清,他伸手戳了一下沈清气鼓鼓的脸,给人戳漏了气,结果惹来沈清不满地一瞪。

毕沧见她可爱,便哄道:“大不了不管他就是了,待二三十年后债条落到他儿子身上,也好办……或许不要二三十年,待鹿国打来,说不定明年他便死了。”

沈清愣了愣,朝毕沧看去。

这人说话如此轻巧,就好似刘云之在他面前不是个人,是个死物。

毕沧见沈清那愣住的样子,也知道自己的安慰并不奏效,一挑眉:“不如叫他今日便在外头摔破了头,来日债条便落在他儿子身上了。”

沈清:“……”

毕沧眨了眨眼:“怎么了?”

沈清抿嘴,蹙眉望他:“你的想法好可怕。”

毕沧一怔,心漏了两拍。

不过沈清并未将他这话放在心上,她以为毕沧是故意这样说哄她开心的,也就这么一回。

毕沧便没告诉沈清,他说这些话虽有哄人的用意,但只要沈清愿意,他现在就可以弄两块大石头神不知鬼不觉地拦了刘云之的路,一块叫他绊倒,一块叫他撞死。

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欲望也很容易就得到满足,沈清欠刘云之的债条落在刘云之那当小二的儿子手上便很好解决了。

刘云之说他二十年前逃来坞城,他儿子看上去也就十几岁,在坞城一定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刘云之一死,他们家的处境就更难了。为了给刘云之办后事,再照顾好体弱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刘云之的儿子内心最深的欲望,也不过是吃饱穿暖一生无忧。

要不到百万两黄金,一封信给边关朱晓,让朱晓出面将人送去荣城安排妥当。那里暂且没有战争,献州还有个能接济他们一家的李大人,再让李大人为刘云之的儿子谋个妥帖的差事,刘云之此生能想到最好的生活,大约就是如此。

不怕旁人无所求,就怕有的人的欲望如深海,填也填不满,搬又搬不空。

毕沧是认真为沈清打算的,他甚至觉得沈清那些负债累累的债条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所谓还债,无非是想让她积累足够的功德,好引三魂七魄归体。

重要的事交给他,他能办妥,便是沈清将那些债条全撕了,毕沧也会将她的三魂七魄找回来。

自然,这些话与沈清说不得,尤其是他刚开口让刘云之摔死,若刘云之今日真死在外头了,沈清大约会很生气,极有可能是哄不好的那种。

毕沧转移话题:“那《四方游道》还要给他默下来吗?”

沈清瞪他一眼,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她现在不想默,可谁让刘云之是她的债主! 最后沈清还是看在那上百万两黄金的份上,端坐在简易的书桌前,将脑海中记得的内容写在纸上,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