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1 / 2)

一回到家,许海燕以最快的速度收拾整理出来了自己所有能保值的物品。

其实也不多,就是几只品牌包,两块手表,以及一些首饰。把它们依次拍照,然后挂到二手交易平台上。

很快,拍完了照片。可是准备发的时候,她又觉得不妥。

在个人二手平台上卖东西,虽然要价可以比线下实体店稍微高一点,然而麻烦事也特别多。交易的周期也不稳定,或许刚挂上去就有人拍,也或许挂两个月也无人问津。

而且更麻烦的是,万一不幸碰上了找茬的买家,又或者骗子,搞不好还有可能钱货两空。她现在可不能出差池,宁可少卖一点钱,也还是稳妥要紧。

于是,她一咬牙,收起那些东西,连同购买发票,证书,原包装一起打包收拾好。然后登陆本地生活软件,找了一家规模比较大,信誉评价比较好的二手回收店。开车直奔过去。

两小时之后,她两手空空地从店里出来,终于多了一笔进账。

看着手机账户里的余额,她松了一口气。

同时,心里又忍不住涌起一阵难过。

她不是心疼那些东西。

其实她对奢侈品没有那么钟情。之所以买这些,主要是为了见客户时充门面用的。就是个工具,行头而已。

没办法,这年头,大众视野对一个人的简单判断,很大程度还是取决于外部条件。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现实却是,如果“皮囊”不好看,“包装”又简陋,那么别人可能压根没兴趣了解里面的灵魂,。

再者,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她的那些客户们大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产。这些人愿意交往,愿意信任的,必然也是与他们身份阶层相近的人。

倘若她穿着一身廉价的衣服上门推销保险。怕是连话都没说几句,就被人家“礼貌婉拒”了。

所以,她难过的不是失去了这些行头。而是它们背后所承载的,她的价值。

那些包,表和首饰,每一件都是她省吃俭用,千辛万苦才攒下的。每一件东西都代表着她的辛苦付出,是她这么多年奋斗价值的体现。

刚刚看着它们在回收店员的手上翻来覆去地检查,评估,然后打包收起。她有种感觉,好像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被人摆上台面,一番挑拣,吹毛求疵,评估折旧,最终,化作一串不大不小的数字。

就这么结束了。

十年打拼,两手空空。

哦不,她还剩下一套房子,前提是能保证还贷的话。

此刻,情绪是最无用的东西。她很快收起了难过,又看了一遍手机里的数字。心里算了算账。然后打开包,从里面翻出几张“会员卡”,准备奔赴下一家。

和那些“行头”一样,办这些会员卡也不是真的为了用。主要还是想多接触别的圈子,拓展一下客户资源。所以这几张储值卡其实根本就没怎么用过。

可是比起卖东西来,退卡的难度更大,而且也更需要技巧。她正盘算着等一下要怎么跟人家说。突然电话响了。

是妹妹许海莺打来的。

她顺手把手机扔到了副驾驶座位上。

电话兀自地响了半天,哑了。但很快便又响了起来。她依旧不理会,如此反复两三次,才彻底没了声音。

她心里清楚,许海莺等闲是不会有事找她的。真正找她的,恐怕是家里那位老娘。

说起来,她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连电话都没打过一个。估计是老娘心里不得劲了,这才让妹妹打来电话,大约是想缓和一下关系,喊她回家。

真可笑。

上回都闹成那样了,都说了以后断绝关系的话了,难道气头过去了,给个台阶,就要她下吗?

果然,沉寂了片刻,手机又开始噼里啪啦响起来。这回不是电话,而是短信。

见她不接电话,许海莺又发过来好几条语音。每条都有好几十秒长。她懒得点开,直接把其中一条转成了文字,看了一眼。

还是那老一套的话术。无非是说她这么久不跟家里联系,害得爹妈担心,没良心,不孝顺,白眼狼之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