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1 / 2)

按照约定时间,第二天上午,许海燕和陈平早早地来到了4s店。

车企代表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还是上次那间谈话室。一起陪同的还有上次见过的那位4s店经理。

车企的代表是两个男人。一个年纪约莫五十上下,另外一个稍微年轻些。一来就递上了名片,许海燕扫了一眼。年纪大的是法律顾问。年轻点的男人,竟然是分管华东大区的经理。

看样子阵仗可不小啊。许海燕不由得眉头一紧。

她原以为对方那么大的车企,肯定不会把他们当一回事。顶多派个小法务过来就把他们打发了。却不想,来了个大区经理。这是什么情况呢?

陈平倒是没什么反应,他似乎不太在意对方的身份。只是板着一张脸,昂头挺胸,维持着自己气势。

当然,这也是昨天两个人商量好的策略。

为了防止出现上次那种情况,许海燕事先跟陈平说好了。今天他就主要负责摆架子,不要乱说话。谈判,提条件这些事情由她来出面。中途万一他有什么想法,可以悄悄给她发微信,两人私下沟通。

按照许海燕的预想,这样的谈判,对方肯定是不会承认自己的车子有问题的。肯定会先把事故定义“意外”,说一通场面话,什么深表同情之类的,然后再装模作样地问他们有什么诉求。

然而事情并未按照她想的那样。

落座之后,法律顾问直接拿出了一份协议,递给了陈平和许海燕。许海燕一看,上面竟然已经写好了金额。

是个不低的数字。

但是协议上也写了,陈平不但要撤回律师函,放弃走司法途径。同时,也不能向任何人,或是在任何公开的场合,提及有关于事故和车子的任何事情。

两人一边看的时候,大区经理便开始在旁解释。

他说,这次何女士出了这样的不幸,总部在得知之后也深表遗憾。考虑到何女士的去世也给家庭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公司本着同情和人道主义原则,愿意给予一定数额的精神抚慰款。

但是为了不影响公司的声誉,何女士的家属需要签署一份保密协议。日后不能谈论任何关于这起意外以及本公司品牌汽车的问题。

直白点说,就是花钱买他们“封口”。

陈平在看到那个数额的时候,眼神就亮了。他悄悄戳了许海燕一下,意思是让她说话。看得出来,他已经准备答应了。

然而许海燕却没有着急说话,而是仔细地把协议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打量了一下对面的经理。然后才开口说,这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他们需要商量一下,可能得晚一些再给出答复。

大约是没料到许海燕会如此说,陈平一愣。4s店的负责人也有些着急,开口就要劝她。可是被一旁的车企代表阻止了。

不愧是大区经理,自然是见过大风浪的。很平静地点头答应了许海燕的要求,然后收走了那份协议。同时表示,希望他们能尽快给出答复。

一出停车场,陈平就急吼吼地问许海燕为什么不答应,这还需要商量什么?他们给的不低了,要想再狮子大开口,万一把他们惹恼了怎么办,不如见好就收吧。

许海燕瞧着他那副来不及的样子,心里不屑,面上却不露声色。说这件事不太对劲儿,不能就这么简单答应了。让他先沉住气,等一等。她得找个“明白人”问问。

这件事确实有些奇怪。

其实,许海燕曾经在网上搜索过关于这个品牌车的新闻。

因为这款车非常出名,哪怕不去刻意搜索,她以前多少也有些耳闻。这车在国内大卖的这几年,也出过不少“小事故”,也有不少车主在网上喊过维权。但是都没有什么“水花”。

这说明这家车企非常霸道,而且拥有强大的法律团队。所以她才料定了陈平会撞南墙。

然而,事情出乎意料,车企竟然主动提出私了,而且一来就报了个“高价”。看上去像是迫不及待的要堵他们的嘴。

另外,在看协议的时候,那个大区经理在一旁解释,他的话术让许海燕听出了一股“娴熟”的味道。

这番话绝对是已经演练过许多遍的。

这不正常。

就算这位经理是专业处理类似纠纷的,可是毕竟出了人命,又不是小事故。他还能丝毫不慌乱,平静且娴熟地解释协议条款。

要么是这个人特别冷血无情,要么就是他之前处理过类似原因的事故,签过同样的“封口协议”,而且不止一次。

许海燕更愿意相信后者。

她的确不懂新能源车,但是并非完全不懂车。

她干的是保险行业,这个行业最基础,应用最广的业务大概就是车险。虽然她没做过车险业务,但她有人脉。

一下午,她打了十几通电话。找人,托人再找人,一连咨询好几位汽车业界技术方面的“大拿”。最终,把“内幕”消息打听清楚了。

其中一位“技术大拿”人特别好,把技术方面的问题给她仔细讲了一遍。

和她想的一样,这款车的确存在所谓的“刹车失灵问题”。而且在整个业内算是个“公开的秘密”。

但是严格来说,是“刹车助力失灵”,而不是“刹车失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