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谋定而后动25(2 / 2)

“过去这些报纸的内容固定,可阅读性不高,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它们也被迫在进行内容创新,以期吸引更多读者。但受限于其官方喉舌的定位,它们在内容上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占优势。”

陈耀文停顿了一下,拿起手中的茶杯猛灌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

“以《公民日报》为例,1988年其日发行量为450万份,第二年日发行量就骤然锐减至290万份,《公民日报》是我国报纸的龙头,其尚且如此,管中窥豹,可见我们读者对报纸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内容,而是需要更高的可读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现在许多报纸选择了创办子报的策略。这也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方式,一方面,这样可以通过本报来继续发挥机关报应有的官方喉舌作用,而另一方面,子报在内容上就变得更加灵活自由,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比如《大众日报》创办的《齐鲁晚报》,以及《琼岛日报》创办的《琼岛特区时报》,都是成功的案例。”

“咱们《琼海新视野》也算是机关报的子报,只不过办的比较失败,不仅没有起到为本报供血的作用,反而需要本报反过来进行输血。所以也难怪被人家扫地出门。”

陈耀文笑了笑,接着说:“不过大家也别灰心,因为就算是《纽约时报》,不也是有濒临破产的时候吗?”

吴从周在旁边听了陈耀文这一番分析,不禁频频点头。

俗话说,成大事者必谋定而后动,陈耀文把整个市场把握地很透彻,确实是有大将之风。

陈耀文放下茶杯,话锋一转:“说了这么多,我接下来要强调的,就是咱们报纸的定位。报纸的定位也往往决定了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定位模糊不清,以后办报纸少不了走弯路,所以我必须把这个跟大家说清楚。”

“首先报纸的定位很大部分能在报纸的名称上体现出来,因此挂羊头卖狗肉是办报的大忌。这个我不说想必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你顶着‘水浒’名字,但却丢本红楼给读者,这样就算你的内容再精彩,读者看不到想看的,他也不会买你的账。”

“而我们的这份《琼海新视野》,我认为‘新’字就是我们的核心。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完全新的读者,只知道报纸的名字叫《琼海新视野》,那他对这份报纸内容的心理预期会是什么的?”

一直在飞快做笔记的刘小北此时闻言,抬头答道:

“如果我是新读者,我买了这样一个名字的报纸,我自然期待看到新颖、独特的内容,因为我想弄清楚这‘新视野’究竟新在哪里。”

陈耀文点了点头,加重语气道:“小北说得没错,由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住这次改版的方向——我们必须紧扣‘新’字做文章,确保我们的报纸在无论是在内容、形式上都能体现出新颖性。”

他环顾四周,问道:“对于上面说的东西,大家有没有疑问或者想要补充的?”

坐在下首第一个位置的秦珍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陈总编,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新颖性’这个要求可不简单。我们之前也尝试过创新,但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想要做到真正的‘新颖’,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正是我要说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报纸未来的定位问题。”

陈耀文对着秦珍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我想把这份报纸定位为全国第一份‘都市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