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漂洋过海(2 / 2)

花钱买时间,陈耀文也不是不能接受黄牛票,但他怕的是这个黄牛的票是假的,白白被骗。于是他想了想,便不远不近地跟在了那黄牛后面。

不一会儿功夫,他就看到这黄牛已经卖出去了七八张票。

陈耀文瞅准了一个刚刚在黄牛手上买了一张高价票、提着两个大行李箱、文绉绉地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招呼道:

“大哥,我看您刚从黄牛那儿买了张船票,他要的价钱可不低。您就不怕这票是假的?”

中年男人见有人搭话,起初有些戒备,但听到陈耀文的询问后,他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一些,轻轻摇头笑道:

“小伙子,你是第一次去琼岛吧?”

陈耀文老实地点了点头。

“那也难怪你不知道,”那中年男人笑了笑,解释道:

“自从琼州建省以后,从海安到对面的船票便是一票难求。刚才那黄牛,我估计不是码头内部的人就是哪个领导的亲戚,手上拿着的票比售票口卖出的票还多。我每次从内地去琼岛都是从他手上买的票。不找他,你想从售票口买张平价票,那估计得等个两三天,而且还得整天都守在客运大厅。不缺钱的话,还是找黄牛买票省心。”

说完,那男人拉着手提箱急匆匆地走了。

“谢谢大哥!”

陈耀文冲着中年男人的背影喊了一声,然后迅速追上那个黄牛,掏出了自己身上一半的家当,换了一张五点钟从海安码头开往洋口市秀英码头的‘东方’号客轮的船票。

陈耀文到达码头时,已经在开始登船了。

明亮的大灯照得码头如同白昼,一个港务人员站在码头上一边喊着“不要挤,都把票拿出来”,而另一个港务人员则在另一边检着票。

壮实地像门神一样的两个船务员牢牢守着登船的必经之路,上来一个就嘟囔着一句什么然后再吆喝着一声“左”或者“右”。

轮到陈耀文登船时,两个船务员同时问他:“看不看录像?”

陈耀文摇了摇头。

“右边!”两人迅速将陈耀文推到右边。

陈耀文走进里面的一间小小船舱,说是对号入座,但这里面只有四条早已坐满人的长椅,剩下的人只能站着,整个船舱堆满了大件行李,拥挤不堪。

陈耀文一连坐了好几天车早已是身心俱疲,于是他又迅速退回了那两个船务员旁边,说道:“我要左边!”

那两人看了陈耀文一眼,道:“五块钱!”

陈耀文交了钱,那两人就把他往左边一推。

所谓左边,就是船的后甲板,顶上铺了油布,中间摆了一台彩电录像机,周围空旷一览无余,一阵阵海风吹来,还挺舒适。

这边空位置挺多,陈耀文左肩挎着一个巨大的旅行袋,右手提着一个有些发白的黑色手提包,随便找了位置坐了下来。

旅行袋里装的主要都是他的换洗衣物和一些重要证件,而手提包里装着的则是一件原主路过广州时买的乳白色连衣裙,这是来自香港的潮牌,是给苏微准备的礼物,花了近半个月的工资。

除此之外,黑色提包里还有他和苏微的来往信件——这上面有着苏微完整的通讯地址和她的联系电话。

陈耀文一坐上椅子,就有一股睡意袭来,他很想眯一会,但又怕丢东西,只好瞪大着眼睛东张西望以此来抵抗倦意。

“小伙子,你也是去闯琼岛的吗?初次来吗?”

一个头发梳的光溜溜的、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突然坐到陈耀文旁边开口搭话道。

陈耀文转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果然是初次来的,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听风就是雨,毛毛躁躁的,真的把琼岛想的太简单了。”

中年男人一副长者的语气,开口说教了起来。

“我来这里是想来找一个人的。”陈耀文也不在意中年男人的说教,半真不假地回答道。

“恐怕又是找你老婆的吧,”中年人嘲笑般地望着陈耀文,一副看穿一切的样子:

“我每一次回内地吧,回来总要碰见这么一两个来找老婆的人。不过,老弟,凡事还是看开一点好,花花世界迷人眼呐,在琼岛这地方待了一段时间,谁还愿意回去啊?听我说,你还是别抱太大希望的好。”

陈耀文笑了笑,未置可否,而是反问道:“这么说,大哥来琼岛很多次了?”

“琼州刚建省之后就一直待在琼岛,也有三四年了吧,这次是回去办事。”那中年男人说着,然后顺手递给陈耀文一张名片:

“目前我在琼岛投资搞了个小公司,以后感兴趣可以来看看,别的不说,请个桑拿泡个酒吧我还请的起。”

感情是个搞推销的?

陈耀文一脸无语地接过名片,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印了一堆头衔:

什么经理、董事、CEO、企业家、实业家等等乱七八糟的,一看就是个不正经的皮包公司。

陈耀文把这名片翻来覆去的看了两遍,也没搞明白眼前这个叫罗建鸿的中年男人究竟是做什么买卖的。

罗建鸿没想到陈耀文居然真的把名片认认真真地看了好几遍,也不禁老脸一红,指着名片道:

“老弟也别觉得我浮夸,但如今就兴这个,你吹牛吹得越大,信的人才越多。你不吹牛,哪怕是真的,也没人买你的账。”

说着,罗建鸿摇头晃脑地感叹道:“这个社会啊,太浮躁咯——”

然后,罗建鸿又问起陈耀文是哪儿的人,在内地做什么,陈耀文也都如实说了。

听了之后,罗建鸿脸上的表情顿时谦恭了许多,很亲热地对陈耀文拉关系道:

“哎呀,我也是秦省人,要说咱们两个算是同乡呢。老弟以后如果不想回内地了,可以来我公司干,我公司正好缺一个写材料的高材生,我不会亏待你的,肯定比你在那什么报社强。”

说话之间,甲板上响起突突的引擎声,满载着一船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激情,‘东方’号客轮缓缓启动了,驶离了海安码头,缓缓驶向海峡对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