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真武大帝灵应了?117(1 / 2)

嘉靖无比诧异的看向陆灿,他发现听完这小子这番话后,竟然颠覆了他以往对宝钞的认知。

特别是陆灿所说的信用货币一词,更是让他觉得这简直就是纸币的精髓。

想到先前陆灿提出要发行纸币时,自己还觉得他这是疯了,但是现在嘉靖突然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真是误会陆灿了。

因为陆灿关于纸币发行的见解,确实让他有一种大开眼界,颠覆认知的感觉,不由的让嘉靖对宝钞发行失败的另外几个原因,也充满了兴趣,于是继续问道:“信用保证,朕大致听懂了,你接着讲。”

“宝钞发行失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流通困难,钞库设置迟滞、随意,新旧钞倒换不易,在宝钞流通管理上存在的很大随意性。就拿最基本的赋税征收,征收的内容都仍是实物为主,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陆灿回道。

其实,这是一个大问题,又或者说,大明宝钞的失败,有一半的原因是税政策失败所导致的。

回为信用货币必须与金融资本控制的政府或者政府控制下的金融资本的强力货币税联系起不,而明朝商品税极低,而农业相关税全是交粮为主,这也导致了宝钞成为废纸。

嘉靖一听,豁然开朗。

陆灿接着道:“三是面额存在漏面,四是兑换机制不完善,这其实原则上也可以归类为流通问题。比如大明宝钞面额设置存在的漏洞,有100文、200文、300文、400文、500文、1贯的,后来也一部分曾发行10文至50文的小钞,但废止铜钱后,竟然也没设置10文以下小面额的宝钞,这显然导致了公众流通使用时的麻烦和不便利性。”

“而大明宝钞的回收和兑换机制不完善,更加导致纸币流通不畅。比如宋朝规定纸币三年为一个有效期,三年后钞票可以兑换回银、铜或新的纸币,这对于稳定人们对钞票的信心,和减少纸币磨损限制伪钞流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明纸币只有一个版本没有替换的周期,更没有这些兑换制度,这使得宝钞发行一段时间后伪钞开始充斥市面,严重破坏了货币制度的正常运作。”

“综上,大明宝钞发行伊始,存在着如此多的制度缺陷,每一项漏洞和不足,都是在严重打击着公众对宝钞的信任度和信心,如此一来,宝钞岂有不失败之理?”

陆灿把大明宝钞的失败原因,归结的对嘉靖讲述了出来。

听完这番话的嘉靖,再次沉默了。

因为他意识到陆灿所讲的这几点原因,似乎真的每一条因素,都足以导致大明宝钞的失败。

而大明宝钞,却结合了这么多的不利因素及制度上的不完善,这不是要命么?

更重要的是,陆灿那句话说的没错,纸币说到底,它就是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之关键在于信用,只要保证信用,货币就能使用。而大明当初发行的宝钞,连基本的信用都无法保证,谈何成功?

想到这里,嘉靖无比诧异的看向了陆灿,他发现这小子真的是个惊世奇才。

关于大明宝钞的失败原因,所有人都难以总结出来的失败因素,这小子却能一眼看出问题之要害…… 眼光独到,理论新颖,这他娘的还是个人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