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练兵(1 / 2)

陈庆之和小帅都不算严格意义上军事爱好者,所以带来各类电子书、课件里并没有关于练兵的,后世鼎鼎大名的纪效新书这会肯定也是没有的,否则的话,矿工咱有啊。

不过,两人也不准备按照冷兵器时代的方式来训练,加上陈子豪个半吊子也没讨论出什么好办法,最终决定,先练跑步和队列,就和后世军训一样。

考虑如下:现阶段既然做不到精准射击,想来是没法像后世电影里看到的那样分散开做什么班组突击之类,偶尔biu,biu的点射;类似拿破仑时代那种,横向排成长溜玩齐射,靠火力覆盖想来应该是燧发枪时代的主流战术吧。

那队列就是必须要练的了,跑步嘛,就是练体能,再搞些俯卧撑之类的作为附加项目,操练手册就此搞定。

陈子豪对练兵很积极,小帅就很好奇,

“你不是想当海盗吗?对步兵这么感兴趣干吗?”

“这不是现在没船吗?”

目前两个村,不算陈庆之和学生们的话,已经有七百多了,大部分是矿工,其次是各类工匠,然后是农夫,最少的就是原本的护卫,从商队护卫里抽调过来的,目前是这些护卫兼着两个村子的保安和治安工作。

暂定为四海公司保安团第一营,营长陈子豪,教官林小帅,营副范成驷,这个范成驷是之前惠州白马窑那边的老范窑头的次子,就喜欢舞枪弄棒,十多岁就跟着陈老头和蒲三身边跑船,是这批保卫人员的小头目。

第一营编制三个队,暂编两个正式队和一个预备队,此次集训后,两个正式队分别驻守小北河村和石碌村,预备队则全是矿工,每天只训练一个时辰的队列。

正式每队分三小队,每小队12人,加上两名队长,刚好50人,其中一排弓手,三排长枪。

预备队则只有36人,分小队。

第一队,队长,陈强,原名阿细,被陈老头捡回来的,捡的时候瘦瘦小小,就知道自己叫阿细,陈老头希望他能强壮一点,就改了名字叫陈强,算是陈老头身边那个疤子脸的徒弟;

队副,黄思德,原名黄大郎,陈庆之给改的。原本是矿工,之前陪着小美和陈庆之踩点,探矿时,陈庆之就发现这货体能倍好,后来那个把张道长弄得欲仙欲死的琥珀就是他发现的,其他工友都觉得肯定是个稀罕玩意,能值不少钱;就黄思德说,陈先生和林先生都是什么都懂的人,应该交给他们,他们才知道这个东西该怎么用,就算是换钱,他们也能换得比我们多。知道该向谁求助,这就是个聪明人。

第二队的队长叫张思诚,原名张阿牛,对,名字也是陈庆之改的,搞得陈先生很是为取名字头疼,因为自从第一次帮人改名后,就有不少嫌爹妈取名字太随意的来找陈庆之,不过,你那叫随意取名吗?那是压根就没名字好吧,一呀,二呀,三呀的。不,阿牛好歹还算是个名字。

队副,叫陈思陈?开玩笑,叫陈思信,因为这个之前也叫阿牛,而且是个逗比,不过是个聪明的逗比,看到学生们上课,跑去凑热闹,不过因为这货已经二十岁了,陈庆之就想等后面开扫盲班的时候再安排想识字的成年人。不过,这货竟然心算很不错,原本就想让这些兵哥哥们能听懂鼓点、号音,看懂旗号就成的,现在觉得适当安排一些认字的兵哥哥也挺好的,将来当政委用?

只是现在认字的人谁来当兵哥哥啊,只能自己慢慢培养了。

没错,这是一个养成类+即时战略类游戏。

开始操练后,无聊的张秘书在旁边看热闹,其实不止他,这会没事的农夫们和工匠也在看热闹。

不知道是不是偷偷看过兵书,不好好修仙的张道长,跑来和陈庆之说。

“陈先生,你这个阵太薄了。”

现在是4人一排,排成纵队,正练齐步走呢。

嘿,你是怎么看出来这是个阵呢,我这还没开始练向左向右向前看,啊,不好意思,没忍住,还没练转向呢。

告诉你,我这就不是啥阵法,就是练节奏感的。

十天的集训之后,就是元宵节了,没有花灯可看的元宵节也没啥可看的,大家伙吃了顿齁甜的元宵后,新的一年才算是真的开始了。部分矿工前几天就已经回石碌村了,预备队今天也会返回石碌村,后续他们就会改成每天一个时辰的队列训练,不过,配武器那种,之前的破棍子不算。

昨天,第一营集训后,一直拿着棍子训练的长枪兵拿到了他们的枪头,话说,刺刀术那玩意咋练的来着?不懂,小帅找张秘书商量了半天,决定就练一招,枪马合一,马步的马,往前捅。

看了一会训练,陈庆之觉得还挺像样子的,当节奏一致后,自然就会有一种协调的美。

瓶颈还是在火枪的批量制造啊,陈庆之一边想是不是把张铁匠先弄到小北河村来,在昌化江边上造个水力镗床,不过车刀比较头疼,现在旋作上的那些钻头也就能削个银啊、铜啊啥的。是不是把车上的弹簧钢啥的拆下来能做车刀呢?

正胡思乱想了,跟在旁边的张秘书发话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