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拓跋燕(一)(1 / 2)

按下这场酒宴,转回头再说当日,长孙洪带着残存的一百多骑兵拼命厮杀,终于逃出生天,回到了陆家堡前的鲜卑大营。

这一路上,长孙洪是心惊胆战,这时候他就特别理解啥叫草木皆兵了,随便哪个山头掉下一块石头,都能把这些吓破胆的士兵吓得四散奔逃,要好一会儿才能稳定下来。就这样,一路上慌不择路舍命奔逃,一直担心大营被杨家端了,跑回来一看大营无恙,这才松了一口气,赶忙吩咐手下人上去叫门。

一名骑兵上前叫道:“快开门,我家将军回来了。”叫了一遍又一遍,大营一直鸦雀无声。

长孙洪不由得开始疑神疑鬼起来。就在此时,忽然一声号角,营门洞开,一队人马冲出大营,一个个是盔明甲亮,一员将领当先冲出,此人身材高大肥胖,面孔白净,高鼻梁,细眼睛,正是大营副将独孤禄。只见独孤禄一脸杀气,手按长刀问道:“何人叫嚷?”

长孙洪赶忙催马上前,“独孤将军,是我呀,长孙洪!你不认识我了吗?”

“哦?长孙将军?你这是从哪里来呀?”独孤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笑意,只是怎么看这个笑容都有些冷。

“我当然是从前线来。”长孙洪答道。

“哦,你是如何回来的?”独孤禄冷声问道。

“我当然是一路杀回来的。”

“是吗?我且问你,慕容大将军何在?”

“这个,呃,慕容慕容将军他被敌人暗算,折损在战阵了。”

“敌人暗算?哈哈哈,慕容大将军一生用兵如神,怎能被敌人暗算?要说暗算也是被自己人按算的吧。”独孤禄一声冷笑,显得很是悲愤“来人呐,把这个勾结敌人暗算慕容大将军的叛贼长孙洪拿下!”手下士兵立刻一拥而上,把长孙洪拽下马,按倒在地,五花大绑捆了个结结实实。

一看这幅样子,跟着长孙洪逃回来的的士兵不由得混乱起来了,有的想冲上去抢救,也有的茫然,还有的也跟着狐疑起来。

“弟兄们不要慌,”独孤禄把手一挥,往下按了按,“这个长孙洪勾结敌人谋害慕容大将军,我今日将他拿下,乃是为了我们被陷害的慕容将军和三千弟兄报仇。大家想一想,慕容将军一向是深谋远虑、百战百胜的,各位也都是我们鲜卑百里挑一的勇士,我们的敌人呢,一个十来岁的儿童带着一群懦弱的汉家私兵,如果没有人出卖,怎么可能战败?既然战败了,为什么长孙洪自己能逃回来而且毫发无伤?大将军却被遗弃在阵前?按照我们的规矩,如果头领受伤了,副将能不能自己丢下主将逃回来?”

此言一出,全体鲜卑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人心就是如此,自己战败了就恨不得别人也战败,不能比自己强,如果能找到一个理由证明不是自己的原因才输掉的,那么大家就会想抓救命稻草一样牢牢抓住,同样的如果有替罪羊,大家也会毫不犹豫咒骂此人,杀死此人,没人会管他冤不冤枉,所以长孙洪就成了这个可怜的替罪羊。

在大家的齐声指责之下,长孙洪就是不死也该死了。长孙洪拼命挣扎吼叫:“独孤禄,你这个小人,你我地位差不多,你无权杀我!”

“你说得对,他确实没有这个权力。”一个声音悠悠的传了过来,长孙洪大喜过望,待抬头望去时,心里就像浇了一桶冰水,从头凉到了脚。这个人身材不高,极其粗壮,一脸络腮胡须,眼珠叽里咕噜的乱转,正是他已经淡忘的被软禁的拓跋燕。

拓跋燕慢悠悠地继续说“独孤禄没有权力处置你,但是本侯有权力,长孙洪,你勾结敌军,出卖主将,害我三千铁骑丧命疆场,罪不容诛,来人,把这个叛贼给我就地正法,传首朝廷!”

长孙洪还想挣扎,拓跋燕大手一挥,立刻有人冲上去,往他嘴里塞了麻核,让他叫不出来,也不让他挣扎,直接拉上高台,一脚踹在他的膝弯上,长孙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早有刽子手走上前来,拉着头发把刀一挥,咕噜噜人头就掉在了地上。

台下众人齐声欢呼,其中跟着长孙洪回来的士兵叫声最大,大家的心中都有一块石头落了地。要知道,按照草原上的规定,首领死了,亲兵是要殉葬的,大家好不容易逃回来,谁也不想死,现在有了理由,只要这个替罪羊死了,自己就可以逃过一劫,当然最兴奋。

原来,这个独孤禄在大营中比长孙洪高一级,但是慕容非不喜欢有脑子的将领,生怕抢了自己的地位,所以一直对他很冷淡,幸亏每个人属于不同的部族,不能直接杀了,免得独孤一系的士兵不听话,否则早就被找个理由杀死了。长孙洪则不同,因为傻头傻脑,只知道服从命令猛冲猛打,反而很受慕容非信任,就像是这次,带着长孙洪,却不带着地位更高的独孤禄,立功没有份,反倒是被留下来看守拓跋燕,独孤禄自然满心愤恨,由于地位所限,不能把慕容非怎么样,但是也要为自己的将来寻找出路。这样子,出身王族,名气也不小的拓跋燕就列入了他的首选,正好这次被安排看守拓跋燕,拓跋燕一番言语拉拢,两个人立刻就结成了攻守同盟。

正好这次慕容非死在了战场上,独孤禄立刻毫不犹豫把拓跋燕放了出来,两个人决定把战败的责任全部推给长孙洪,这其实也是北魏朝廷需要的理由,堂堂的大魏正规军怎么可能在以多打少的时候被汉人的民军打得全军覆没,连主将都阵亡了,当然是有人出卖造成的,拓跋燕是王族,而且被软禁了,那么只能是战场上的副将长孙洪,也必须是长孙洪,这样,拓跋燕先前的战败显然也是长孙洪出卖造成的,整个故事就圆满了。

拓跋燕斩了长孙洪,和全营将卒联名写了奏折,跨过冀州刺史,直接递送朝廷中枢,这样就避免了被中间的人压下来,同时把地方上的权利斗争变成了朝廷内部的大佬角力。然后拓跋燕下令退兵,带着全部残兵败将六千来人撤往青州(因为这次的指挥部在青州)。路上稳稳当当不急着赶路,专等朝廷的诏书。

这朝廷角力,拓跋燕作为王族,自然占了大便宜,他老爸拓跋辉是皇帝拓跋焘的堂叔,因为上一任皇帝拓跋嗣的亲兄弟一个弑君而死,另一个英年早逝,所以拓跋辉和拓跋嗣从小亲近,这样,和皇帝年龄相近的拓跋燕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皇帝拓跋焘的伴读,作为皇帝的远房兄弟他受宠信的程度远远高于皇帝的亲兄弟,由于鲜卑人离开草原并不久,还实行的是部落制度,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大统领,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并不强,拓跋燕自告奋勇来到冀州,其实就是皇帝拍下来抓军权镀金的,自然被冀州刺史贺兰波波所嫉恨,这次派出来打仗,贺兰波波就和别驾慕容非商量好,要在战场上把他解决掉,就算是不死在战场上,也要找个罪名贬斥排挤,把他孤立。

人算不如天算,慕容非死在了战场上,如果拓跋燕真的把这封奏疏交给刺史贺兰波波,肯定会被质疑,甚至倒打一耙,所以干脆跨过去直接发加急庭寄给中枢,反正他有皇帝御赐的专奏之权。朝廷的反应也很快,拓跋焘亲自下旨,褒奖拓跋燕和独孤禄,作战勇敢(见了鬼了)指挥若定,在己方有叛徒的情况下,临危不乱(哪跟哪)找出了叛贼并当场斩杀,并且毫不犹豫撤兵,保全了剩下的士卒,因为慕容非战死,所以让拓跋燕补上了空缺,升为冀州别驾,讨虏将军,独孤禄也有功劳,加升一级,封为牙门将军,赏奴隶一千名。其他残余的鲜卑士卒都有封赏,这下子皆大欢喜,唯一不高兴的就是冀州刺史贺兰波波了。

同时,皇帝还说鉴于冀州军此次损失过大,着令拓跋燕率军去柔然胡夏北燕等刚刚降服的地方搜集丁壮,补充军队和辎重。

这也是少数民族互相征伐时最常用的办法,直接拉走对方的男丁送上战场,掳掠对方的牛羊,迁徙草场,让对方一下子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反抗。这样的好处是让自己的部族在人口财富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让敌人无法翻盘,坏处是这样的军队容易离心离德,打顺风仗还好,一旦遇到强敌就很容易内部不稳,比如苻坚的淝水之战、奥匈帝国在一战中的土崩瓦解,还有土尔扈特人的神圣东归,都是一样的情况。

草原民族通常知道这种后果,但是都不在乎,毕竟马背上的人有今天没明天,都是刀头舔血、强盗一样的生活方式,谁还管以后会发生什么。

拓跋燕知道这是皇帝为了让自己躲开和贺兰波波的直接冲突,而且给了自己一个肥缺,心中也是得意,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打了个败仗,不但帮皇帝除掉了一个眼中钉,换来了升官发财的机会,而且正好避开战场,免得和未来的大金主杨茁再次对决,想到这里拓跋燕摇了摇头,心想,那个儿童显然不是普通人类,和他对阵,真的老寿星嫌命长了,今后只要能躲开,绝不靠前的好。大家何必打打杀杀,互相交易,一起发财不好吗。

就这样,拓跋燕领了皇命,率领大队人马离开前线,直奔陕西而去。按下这场酒宴,转回头再说当日,长孙洪带着残存的一百多骑兵拼命厮杀,终于逃出生天,回到了陆家堡前的鲜卑大营。

这一路上,长孙洪是心惊胆战,这时候他就特别理解啥叫草木皆兵了,随便哪个山头掉下一块石头,都能把这些吓破胆的士兵吓得四散奔逃,要好一会儿才能稳定下来。就这样,一路上慌不择路舍命奔逃,一直担心大营被杨家端了,跑回来一看大营无恙,这才松了一口气,赶忙吩咐手下人上去叫门。

一名骑兵上前叫道:“快开门,我家将军回来了。”叫了一遍又一遍,大营一直鸦雀无声。

长孙洪不由得开始疑神疑鬼起来。就在此时,忽然一声号角,营门洞开,一队人马冲出大营,一个个是盔明甲亮,一员将领当先冲出,此人身材高大肥胖,面孔白净,高鼻梁,细眼睛,正是大营副将独孤禄。只见独孤禄一脸杀气,手按长刀问道:“何人叫嚷?”

长孙洪赶忙催马上前,“独孤将军,是我呀,长孙洪!你不认识我了吗?”

“哦?长孙将军?你这是从哪里来呀?”独孤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笑意,只是怎么看这个笑容都有些冷。

“我当然是从前线来。”长孙洪答道。

“哦,你是如何回来的?”独孤禄冷声问道。

“我当然是一路杀回来的。”

“是吗?我且问你,慕容大将军何在?”

“这个,呃,慕容慕容将军他被敌人暗算,折损在战阵了。”

“敌人暗算?哈哈哈,慕容大将军一生用兵如神,怎能被敌人暗算?要说暗算也是被自己人按算的吧。”独孤禄一声冷笑,显得很是悲愤“来人呐,把这个勾结敌人暗算慕容大将军的叛贼长孙洪拿下!”手下士兵立刻一拥而上,把长孙洪拽下马,按倒在地,五花大绑捆了个结结实实。

一看这幅样子,跟着长孙洪逃回来的的士兵不由得混乱起来了,有的想冲上去抢救,也有的茫然,还有的也跟着狐疑起来。

“弟兄们不要慌,”独孤禄把手一挥,往下按了按,“这个长孙洪勾结敌人谋害慕容大将军,我今日将他拿下,乃是为了我们被陷害的慕容将军和三千弟兄报仇。大家想一想,慕容将军一向是深谋远虑、百战百胜的,各位也都是我们鲜卑百里挑一的勇士,我们的敌人呢,一个十来岁的儿童带着一群懦弱的汉家私兵,如果没有人出卖,怎么可能战败?既然战败了,为什么长孙洪自己能逃回来而且毫发无伤?大将军却被遗弃在阵前?按照我们的规矩,如果头领受伤了,副将能不能自己丢下主将逃回来?”

此言一出,全体鲜卑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人心就是如此,自己战败了就恨不得别人也战败,不能比自己强,如果能找到一个理由证明不是自己的原因才输掉的,那么大家就会想抓救命稻草一样牢牢抓住,同样的如果有替罪羊,大家也会毫不犹豫咒骂此人,杀死此人,没人会管他冤不冤枉,所以长孙洪就成了这个可怜的替罪羊。

在大家的齐声指责之下,长孙洪就是不死也该死了。长孙洪拼命挣扎吼叫:“独孤禄,你这个小人,你我地位差不多,你无权杀我!”

“你说得对,他确实没有这个权力。”一个声音悠悠的传了过来,长孙洪大喜过望,待抬头望去时,心里就像浇了一桶冰水,从头凉到了脚。这个人身材不高,极其粗壮,一脸络腮胡须,眼珠叽里咕噜的乱转,正是他已经淡忘的被软禁的拓跋燕。

拓跋燕慢悠悠地继续说“独孤禄没有权力处置你,但是本侯有权力,长孙洪,你勾结敌军,出卖主将,害我三千铁骑丧命疆场,罪不容诛,来人,把这个叛贼给我就地正法,传首朝廷!”

长孙洪还想挣扎,拓跋燕大手一挥,立刻有人冲上去,往他嘴里塞了麻核,让他叫不出来,也不让他挣扎,直接拉上高台,一脚踹在他的膝弯上,长孙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早有刽子手走上前来,拉着头发把刀一挥,咕噜噜人头就掉在了地上。

台下众人齐声欢呼,其中跟着长孙洪回来的士兵叫声最大,大家的心中都有一块石头落了地。要知道,按照草原上的规定,首领死了,亲兵是要殉葬的,大家好不容易逃回来,谁也不想死,现在有了理由,只要这个替罪羊死了,自己就可以逃过一劫,当然最兴奋。

原来,这个独孤禄在大营中比长孙洪高一级,但是慕容非不喜欢有脑子的将领,生怕抢了自己的地位,所以一直对他很冷淡,幸亏每个人属于不同的部族,不能直接杀了,免得独孤一系的士兵不听话,否则早就被找个理由杀死了。长孙洪则不同,因为傻头傻脑,只知道服从命令猛冲猛打,反而很受慕容非信任,就像是这次,带着长孙洪,却不带着地位更高的独孤禄,立功没有份,反倒是被留下来看守拓跋燕,独孤禄自然满心愤恨,由于地位所限,不能把慕容非怎么样,但是也要为自己的将来寻找出路。这样子,出身王族,名气也不小的拓跋燕就列入了他的首选,正好这次被安排看守拓跋燕,拓跋燕一番言语拉拢,两个人立刻就结成了攻守同盟。

正好这次慕容非死在了战场上,独孤禄立刻毫不犹豫把拓跋燕放了出来,两个人决定把战败的责任全部推给长孙洪,这其实也是北魏朝廷需要的理由,堂堂的大魏正规军怎么可能在以多打少的时候被汉人的民军打得全军覆没,连主将都阵亡了,当然是有人出卖造成的,拓跋燕是王族,而且被软禁了,那么只能是战场上的副将长孙洪,也必须是长孙洪,这样,拓跋燕先前的战败显然也是长孙洪出卖造成的,整个故事就圆满了。

拓跋燕斩了长孙洪,和全营将卒联名写了奏折,跨过冀州刺史,直接递送朝廷中枢,这样就避免了被中间的人压下来,同时把地方上的权利斗争变成了朝廷内部的大佬角力。然后拓跋燕下令退兵,带着全部残兵败将六千来人撤往青州(因为这次的指挥部在青州)。路上稳稳当当不急着赶路,专等朝廷的诏书。

这朝廷角力,拓跋燕作为王族,自然占了大便宜,他老爸拓跋辉是皇帝拓跋焘的堂叔,因为上一任皇帝拓跋嗣的亲兄弟一个弑君而死,另一个英年早逝,所以拓跋辉和拓跋嗣从小亲近,这样,和皇帝年龄相近的拓跋燕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皇帝拓跋焘的伴读,作为皇帝的远房兄弟他受宠信的程度远远高于皇帝的亲兄弟,由于鲜卑人离开草原并不久,还实行的是部落制度,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大统领,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并不强,拓跋燕自告奋勇来到冀州,其实就是皇帝拍下来抓军权镀金的,自然被冀州刺史贺兰波波所嫉恨,这次派出来打仗,贺兰波波就和别驾慕容非商量好,要在战场上把他解决掉,就算是不死在战场上,也要找个罪名贬斥排挤,把他孤立。

人算不如天算,慕容非死在了战场上,如果拓跋燕真的把这封奏疏交给刺史贺兰波波,肯定会被质疑,甚至倒打一耙,所以干脆跨过去直接发加急庭寄给中枢,反正他有皇帝御赐的专奏之权。朝廷的反应也很快,拓跋焘亲自下旨,褒奖拓跋燕和独孤禄,作战勇敢(见了鬼了)指挥若定,在己方有叛徒的情况下,临危不乱(哪跟哪)找出了叛贼并当场斩杀,并且毫不犹豫撤兵,保全了剩下的士卒,因为慕容非战死,所以让拓跋燕补上了空缺,升为冀州别驾,讨虏将军,独孤禄也有功劳,加升一级,封为牙门将军,赏奴隶一千名。其他残余的鲜卑士卒都有封赏,这下子皆大欢喜,唯一不高兴的就是冀州刺史贺兰波波了。

同时,皇帝还说鉴于冀州军此次损失过大,着令拓跋燕率军去柔然胡夏北燕等刚刚降服的地方搜集丁壮,补充军队和辎重。

这也是少数民族互相征伐时最常用的办法,直接拉走对方的男丁送上战场,掳掠对方的牛羊,迁徙草场,让对方一下子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反抗。这样的好处是让自己的部族在人口财富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让敌人无法翻盘,坏处是这样的军队容易离心离德,打顺风仗还好,一旦遇到强敌就很容易内部不稳,比如苻坚的淝水之战、奥匈帝国在一战中的土崩瓦解,还有土尔扈特人的神圣东归,都是一样的情况。

草原民族通常知道这种后果,但是都不在乎,毕竟马背上的人有今天没明天,都是刀头舔血、强盗一样的生活方式,谁还管以后会发生什么。

拓跋燕知道这是皇帝为了让自己躲开和贺兰波波的直接冲突,而且给了自己一个肥缺,心中也是得意,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打了个败仗,不但帮皇帝除掉了一个眼中钉,换来了升官发财的机会,而且正好避开战场,免得和未来的大金主杨茁再次对决,想到这里拓跋燕摇了摇头,心想,那个儿童显然不是普通人类,和他对阵,真的老寿星嫌命长了,今后只要能躲开,绝不靠前的好。大家何必打打杀杀,互相交易,一起发财不好吗。

返回